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十年繪就“幼有優教”新畫卷
2022-05-08 08:43:49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教育這十年地方經驗

幼兒園數從3944所增至8116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由90%以上升至98%以上,財政撥款從每年28.72億元增至每年197.59億元,專任教師數從8.11萬增至17.46萬……日前,在教育部召開的“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上,作為分會場,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2012年至2022年全省學前教育主要數據的變化,清晰呈現了10年來江蘇教育改革發展成效和全省教育人持之以恒的努力。

“10年時間,我們構建并完善了省市統籌、以縣為主、縣鄉共建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推動人、財、物等資源向學前教育領域快速聚集,極大提升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入園難’‘入園貴’等頑疾尋找到了有效的破解之道。”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

保增量優存量,有效緩解“入園難”

南京市江寧區位于城市南部,區內高新企業林立,吸引著大批年輕人安家立業,每年新增人口約14萬。人口的匯集必然帶動適齡入園兒童數量的快速上升,為此,江寧區教育局于2017年啟動實施投資60億元的“教育資源布局優化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區范圍內新改擴建幼兒園66所,有效解決了區域內百姓“入園難”問題。

東南大學附屬幼兒園正是其中之一,走進幼兒園,就仿佛走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王國。“幼兒園規模為18個班級,解決了東南大學及周邊企業職工子女入園問題。”園長陳育勤說,“幼兒園所在的這塊地最初規劃為商業用地,但政府部門最終扭轉土地性質,還是留給我們建設了幼兒園。”

江蘇是人口流入大省,在園就讀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從2012年的15.9萬名增長到2021年的26.76萬名。全省連續實施兩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將每年新改擴建幼兒園300所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10年累計新改擴建幼兒園5000多所。2017年,省委省政府印發《江蘇省“十三五”時期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試行)》,明確將每1萬左右常住人口設置1所幼兒園納入公共服務范疇。同時每年發布資源需求預警報告,推動各地提前布局,不斷加大優化配置力度。

保障增量的同時,優化存量刻不容緩。針對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無證園取締等“老大難”問題,全省各地“對癥下藥”。截至2020年底,被列入治理計劃的1122所小區配套園全部轉為公辦園或者普惠性民辦園,增加普惠性學位320487個,清理無證園4700多所。

丹陽市后巷鎮主任科員蔣琴花對此感觸頗深。后巷鎮是當地工業重鎮,全鎮有一半居民是外來務工人員。2011年,全鎮有公辦園2所、無證園29所。“市政府專門召開兩次專項會議,把無證園整治納入政府考核內容,我和同事一家一家跑,經歷了3任黨委政府,終于把無證園全部取締。”蔣琴花說,“我和學前教育打交道的10年,是丹陽學前教育發展最快的10年。”

“江蘇近年來清晰架構了幼兒園規劃、用地、權屬關系等一系列政策,從源頭上杜絕了小區配套園治理難問題。”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崔娟表示,自然資源和教育部門共同落實學前教育資源布局專項規劃,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建設用地屬于教育用地,實行單獨設宗、單獨劃撥土地,幼兒園建設后,按相關規定交付給教育部門。家門口就能上好園,由夢想照進現實。

增投入促普惠,對癥破解“入園貴”

徐州是江蘇的人口大市,學前教育體量大、底子薄、“欠賬”多。2010年,全市800多萬人口,僅有合格幼兒園557所,其中70%以上是農村幼兒園,省優質園僅78所。此后10余年,該市累計投入建設資金79.2億元支持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共計新創建省優質園622所,較2010年增長近7倍。

2012年,江蘇在全國率先頒布《江蘇省學前教育條例》,立法規定各地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占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應不低于5%,每年對執行情況進行全省通報。10年來,這一經費比例已由2.88%提升至6.88%,有效扭轉了過去“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少,辦園靠收費”的現象。

2014年,殷秀蘭剛剛擔任淮安市經濟開發區學前教研員時,當地個別民辦園的辦學條件讓她心里感到苦澀。桌子板凳沒有床,講臺黑板四面墻——如今這樣的情景再也看不見了。以民辦園月季園為例,政府近幾年共投入300多萬元改善幼兒園活動環境,該園從一所無資質的民辦園成長為省優質園。目前,淮安經開區23所民辦園中,省優質園17所,市優質園6所,有19所是普惠性幼兒園。

2015年后,無錫全面實施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服務區制度,為每個有需要的適齡幼兒安排一所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園。目前,全省近七成縣區已實施學前教育服務區制度。

2020年,江蘇大力推進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全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被寫進了當年省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當時真覺得壓力山大。”南京市教育局初教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南京居民消費高,幼兒園保教費也水漲船高。但各級教育部門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出臺了提高生均補助標準、發放租金補貼和裝修補貼等多項務實政策,幫助民辦園順利“轉型”,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60.9%提升至89.2%。

據統計,江蘇的幼兒園目前月收費標準在600元以下的占72%,超過1000元的占12.6%,超過2000元的占3.9%,困擾多年的“入園貴”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強師資提內涵,上下聯動見質量

沙水區的孩子忙碌著抽水、挖沙,攀巖區的孩子爬上爬下,池塘邊的“小畫家”安靜寫生——這是記者在鹽城市鹽都區學富鎮中心幼兒園采訪時看到的景象。“從一個教學條件簡陋、師資配備不齊的鄉鎮園,到設備齊全、師資優良的鄉鎮中心園,我們花了10多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課程游戲化項目對我們的幫助巨大。”該園園長楊娟說。

從2014年至今,課程游戲化成為江蘇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江蘇省教育廳先后調動省內外50余名專家全程參與,以點帶面,全域推動。目前,江蘇共建有課程游戲化省級幼兒園項目219個、省級縣區項目92個,并帶動市級項目1200多個、縣區級項目800多個。項目的實施,不僅起到了填谷增峰、全面提質的作用,還逐步改變了數十年來“以教師為中心、以集體教學為中心”的課程實施方式,讓孩子“玩”出興趣、“玩”出名堂。

遵循幼兒身心成長規律,江蘇還將科學保教納入優質園評估體系,連續10余年實施省、市優質園達標創建。10年來,省優質園從1887所增至5179所,占比近90%。此外,省財政每年投入2500萬元用于支持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全省依托普通幼兒園建成學前融合教育資源中心1227個,實現所有鄉鎮(街道)全覆蓋。

實現“幼有優教”,師資是繞不開的話題。2013年,江蘇省編辦、省財政廳、省教育廳聯合頒布《江蘇省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試行)》。10年來,全省幼兒園專任教師增長了9.35萬名,其中在編教師1.5萬名左右,專任教師與幼兒比也從2012年的1∶23.3提高至2021年的1∶14.46。2010年起,江蘇在全國率先試點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免費男幼師培養工作,該項目連續進行7年,共培養免費男幼師3176名,對解決幼兒園教師性別失衡,培養幼兒剛毅和勇敢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10年是一段歷程的結束,更是新的奮斗的開始。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表示,下一步,江蘇學前教育的發展重點就是建設更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我們要繼續優化學前教育布局,鞏固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成果,穩步推進學前教育服務區制度,規范發展民辦園,全面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讓生活在江蘇的每一個幼兒都有園上,就近上,上得起,喜歡上。”

《中國教育報》2022年05月08日第1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