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學前教育如何走過這十年
2022-04-27 09:57:48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教育這十年特別報道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實現幼有所育,是黨和政府做出的莊嚴承諾。4月26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學前教育取得的跨越式發展,細數溫暖而振奮人心的進步點滴。

【關注1】

歷史性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偏僻的鄉村有了幼兒園,我的心情實在是太好了……”貴州一位村民激動地向記者吐露心聲。

這十年,甘肅臨夏州入園率從15.8%提高到95.5%,云南怒江州入園率從25.6%提高到90.01%……無數鄉親感受到了同樣的心情。

“十年來,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發展最快的在中西部和農村。”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十年間,全國新增的幼兒園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農村,毛入園率增長幅度超過30%的13個省份都在中西部,“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入園率顯著提高。

放眼全國,學前教育資源格局發生變化,公益普惠底色愈發鮮明。截至2021年,農村每個鄉鎮基本辦有一所公辦中心園,大村獨立辦園、小村聯合辦園;不斷擴大城鎮普惠性資源,全面開展了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共治理2萬多所幼兒園,增加普惠性學位416萬個。

“我園自2018年轉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以來,市區兩級每生每年1.8萬元的財政補貼及時到位,保證了幼兒園運行。”北京市海淀區世紀陽光幼兒園園長董燕干勁十足。

【關注2】

快速發展需“三真”

幼兒園從578所增加到1035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60.9%提高到89.2%……這是十年來南京市發展學前教育的成績單。

快速發展的秘密何在?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總結:“發展學前教育,既要真情實意,又要真抓實干,還要真金白銀。”

“從2006年起,南京市就將幼兒園規劃用地納入學校用地控制規劃。2014年3月,《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條例》經省人大批準實施,對幼兒園的規劃標準、配置規模和占地面積進行了法定規約。”孫百軍指出,這是底氣的第一層。

底氣還來自財政投入保障。這十年,南京市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占財政性教育投入比例從6.3%提高到11.6%,公辦園年生均公用經費也從3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

底氣的溫度則體現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南京市加大教師招聘規模和進編力度,專任教師從1.1萬人增加到2.1萬人。非在編教師工資不低于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年均工資水平,并且對堅守農村和特殊教育崗位的幼兒教師發放專項獎勵。”孫百軍說。

“我們特別呼喚中央和地方編制部門出臺公辦幼兒園教師的編制標準,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從事學前教育。”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建議。

【關注3】

游戲為主嚴防“小學化”傾向

一個秋天的早上,黃角樹的落葉鋪滿了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的操場,孩子們自發地玩起了下落葉雨、打落葉仗的游戲。

這引起了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教師們的注意。大家很快設計出一套以樹葉為主題,難度、復雜度不斷升級的游戲課程方案。孩子們從簡單的玩耍到用落葉鋪路、修不會被風吹散的落葉路,再到研究落葉形態的變化、幼兒園有多少種樹葉等問題。

“一片小小的樹葉承載了有趣的游戲,蘊含了值得探究的問題,組成了無聲而有意義的教育世界。”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園長余琳感慨地說。

充分認識到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巨大價值,不斷向高質量保育教育邁進——這是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的辦園經驗。放眼全國,“小學化”一度是制約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的桎梏。十年來,圍繞破除“小學化”,各方積極作為,推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有效落實,有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科學保教理念深入人心。

“去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這對我們基層幼兒園來說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余琳說,“在科學的工作準備下,我們園對于小朋友進入小學充滿了信心。”

本報北京4月26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27日第1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