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義務教育課程將帶來哪些新變化
2022-04-22 09:40:29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近期,教育部頒布了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為我國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義務教育階段繪制育人藍圖。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表示,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基于中央作出的新部署、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和課程實施中發現的新問題,教育部自2019年啟動義務教育課程修訂,歷時3年。將于2022年秋季學期實施的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會帶來哪些新變化?記者進行了采訪。

變化1

素養導向貫穿始終

縱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難發現,“素養導向”是核心特征,貫穿于課程編制、課程實施全過程。

對于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要求,天津市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特級教師徐長青頗有感觸?!敖陙?,‘核心素養’是教育熱詞。與現行課標相比,新課標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地位和內容,體現了課標與時俱進,緊貼教學實際。這為廣大一線教師的學科教學實踐工作指出了方向和路徑。作為一線教師,要緊緊圍繞這一導向,將數學學科獨特育人價值落地于學科實踐中?!?/P>

當前,國家對于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徐長青看來,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知識儲備、習慣養成、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靶掳媪x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必將推動培養出一批有中國心、中國情、中國味,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徐長青說。

變化2

創新性、實踐性凸顯

課程教材研究所所長張國華分析,修訂后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創新性、實踐性進一步凸顯,以主題、項目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

中小學如何強化實踐,從“坐而論道”的傳統育人模式中突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校長、書記王笑梅介紹了該校教師瞿衛華在古詩教學中的探索經驗?!敖處熆梢砸龑W生歸納一年級至今學習過的相關詩詞,讓學生制作成幻燈片互相展示,或是走進自然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色,鼓勵學生自己創作一首古詩……把過去學生的背誦學習轉變為情境化、可視化、綜合化、自主化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文化自信,更能成為學習的主體,建立生命的自信。這是立德樹人的意義所在。”

“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與學生的身心有機融為一體,外在的知識才能變成學生內在的能力和品格。”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總結,“尊重并彰顯學科的獨特性、體現學科的精氣神,是學科實踐的核心要義。”

變化3

開辟教師隊伍建設新路徑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力軍,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落地實施,需要有能夠真正理解它、執行它的教師。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偉在發布會上表示,北京將全員培訓作為推進義務教育課程實施的重要手段,通過市級種子教師培訓、區級重點培訓、校級全員培訓,實現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門,學校干部、教師全覆蓋,做到先培訓、后上崗。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有長流水。國家督學、北京市中關村三小原校長劉可欽指出,必須開辟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路徑,既尊重教師自主性,為教師松綁,又提升教師專業性,為教師加油。

“要走出傳統的‘大撥轟’聽報告培訓和‘打卡式’教研的路徑依賴,聚焦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開展高質量日常教研和實踐專題,引導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深入研究教材、教學、學生。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助力教師樹立新的教學觀念,走出‘教材、考試、分數’的小天地?!眲⒖蓺J說。

本報北京4月21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22日第1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