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是中央關于教育改革的戰略部署,實施以來已取得了重要進展。“雙減”政策的深入與持續實施還需要多方的保障與支持。修訂后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自覺回應、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精神和要求,并以科學的設計和具體的安排,為“雙減”政策落實提供了課程政策依據和專業支撐。
其一,方案和課標的修訂始終將中央有關新決策、新部署作為根本遵循,堅決落實“雙減”工作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指導思想。當前,青少年兒童的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問題、新挑戰。值得注意的是,當下,育人主體的偏移、教育本質的扭曲、育人生態的破壞、課業負擔的不斷加重,已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阻礙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干擾教育方針的落實。“雙減”政策正是對這一教育亂象的治理,既具有現實意義又具有戰略意義。方案、課標修訂對此有深刻的關切,明確提出要堅決執行“雙減”這一決策部署,將“減負增效提質”作為修訂的重要目標,旗幟鮮明,態度堅決。為此,提出要加強義務教育課程建設,必須對教與學的內容、方式進行改革,做好做實做強學校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案、課標對修訂背景的認識是敏銳的,指導思想是明確的,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其二,方案、課標修訂始終堅持以課程育人為宗旨,為落實“雙減”政策提供育人原則和方式。“雙減”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為實現這一根本目的,方案與課標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加強正確價值觀引導,重視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育,聚焦并凸顯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與此同時,又圍繞核心素養確定基本原則。“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是其中兩條重要原則,概括起來是“綜合育人”與“實踐育人”。綜合育人,是通過課程內容、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以及學科內知識統整,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綜合是“雙減”的深刻內涵,為“雙減”開辟了新的課程領域,也是“雙減”的根本舉措之一。實踐育人,則是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在真實豐富的情境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因此,實踐,為“雙減”開辟了學習的新時空,創生了新方式,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育人觀。方案、課標在育人原則上保持了與“雙減”精神的一致性,確保了方向,也為落實“雙減”精神提供了新方式。
其三,方案、課標一體化設計,為教育回歸學校提供了多方面保障。“雙減”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進行整體設計。方案、課標在總體設計上體現了一體化的設計思路。在學段一體化設計方面,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正在形成專門的方案,有望得到有效加強。在學科整合上,除進一步加強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外,還鼓勵將小學1-2年級道德與法治、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班隊活動等相關內容整合實施,這更符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在跨學科學習方面,專門設立了占10%課時比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帶動了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了實踐性要求。在課內課外學習活動方面也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在保證教學時間與原方案不變的前提下,明確課后延時服務時間與教學時間的關系。方案中明確規定:“各地各校要統籌課內外學習安排,有效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加強課程實施保障,發展學生特長。”此外,對小學低年級的課后服務安排還有具體的規定和要求。
我們堅信,新修訂的方案和課標的頒行,將會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回歸學校,將“雙減”政策和課程育人藍圖轉化為豐富生動的育人實踐。(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國家督學 成尚榮)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