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引領學生生命成長
2022-04-15 14:43:28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民族教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生活的影響,在家長和社會的無限期待中,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精神壓力。許多學生不堪重負,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學校教育承載了引領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社會責任。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用關愛和智慧,走進學生的內心,引領他們安然度過青春期的焦慮和迷茫,使心智與身體同步健康成長。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培養教師正確識別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變化的能力,并采取及時、科學、有效的干預手段。

首先,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的陪伴者和見證者,要以智慧、理性的認知做好教育工作。教師要尊重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存在,通過與學生開展直接、現時、交互的對話,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在信賴中產生靈魂的碰撞。通過深入且平等的對話,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在享受到傾心暢談的快樂之后,才能夠在遇到困境時主動向教師尋求有益的幫助。

其次,教師要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做學生實現生命價值的引領者。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與眾不同,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作為生命個體的奇跡,領悟生命存在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敬畏生命,珍愛生命。要鼓勵學生欣賞自己的與眾不同,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示特長,進一步享受生命的精彩,激發學生實現生命價值的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混為一談,要高度重視學生表現出的不良情緒,避免簡單空泛的說教,以免學生產生迷茫或抵觸情緒。培育一個人可能需要千言萬語,毀滅一個人有時只需一句話。所以,珍愛生命,需要更細膩的呵護與陪伴,不容許一點疏忽大意。

另外,教師作為學生生命意識的喚醒者和引領者,應該努力表現自己生命的精彩——努力工作,也熱愛生活;興趣廣泛,永遠保持對世界極大的好奇。以健康美好的生命姿態,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引導他們珍愛生命,學會善待自己。面對壓力和傷害的時候,要學會通過順暢溝通尋求幫助,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形成應對壓力的生存策略。

中學階段的青少年,處在孩童心智向成人心智的轉換過程中,其認知、情感和意志品質等心理特性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因此,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還須打造家校合作的教育管理模式。開設家長學校,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家長合作,對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進行針對性引導,制定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計劃等,探索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措施。

教育是培養生命、 完善生命的過程。因此,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是對生命成長的引領。教師要著力喚醒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使其意識到生命的珍貴,從而追求生命的精彩,努力實現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徐華 ,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校長,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特級校長。

(《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4期)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