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財經大學土地與城鄉發展研究院收到一封感謝信,感謝該院承擔的“水田旱作類耕作層破壞”研究任務為保護耕地奠定了堅實的科研基礎。
“疫情影響下,全球糧食短缺問題嚴重,糧食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亟需對耕地‘非糧化’進行全面調研分析。”研究院院長吳紹華介紹。
徐保根教授牽頭成立調研組,帶領8名學生到3個省份32個調研點采樣,從農民、農業部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手中收集了257份有效問卷,舉辦了10場大型座談會。
學生們將挖取剖面所得的實物資料和訪談信息、問卷數據相結合,運用取土化驗、數理統計、可拓模型等方法,把耕地“非糧化”類型分為三大類,提出耕地“非糧化”優化管控措施。并結合現行耕地保護政策劃定不同功能分區,針對不同分區提出差異化的“非糧化”引導與管控措施,避免耕地“非糧化”管控“一刀切”。
“比如,種植茶葉的土地,雖然土壤會酸化,但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所增加,復耕后對產能影響不大。而圍塘養殖的土地,土體構型破壞較大,耕作層被破壞,灌溉排水設施也全部損壞,后期需要進行工程修復。”學生趙正說。
據悉,下鄉調研總共歷時100多天,調研組專門寫了兩萬多字的報告,提出了區別協同治理“非糧化”的新格局與優化管控策略,呈交給有關部門并獲得好評。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