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大連理工大學:在線教學也能讓學生“眼睛放光”
2022-03-21 17:17:20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在線教學,實驗課如何上得好?在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張宏的云端課堂上,虛擬實驗、遠程仿真、現場實驗等輪番上演,有機融合,讓因受疫情影響不能線下操作實驗的學生們大開眼界,學生們“眼睛放光”,連連大呼:“竟然可以遠程操控系統控制實驗室中的設備,太神奇了!”

這種虛實互聯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目前在大連理工大學普遍應用。該校已建成400余項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學生們在云端實驗課上也能身臨其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連理工大學從2022年3月15日開始轉為線上教學。在線教學,不等于把線下課堂生搬到線上,而是需要老師們重新設計課程,不斷總結在線教學的規律和特點,融合線下教學的優勢,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技術和方式,才能確保學習不“斷線”。

為把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根據在線教學的特點,姜文鳳教授在《有機化學》課程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增加了互動性。每7位學生成立一個學習小組,分建微信群。課前,將導學材料分發各組,同學們以不同形式討論,形成“生生互動”;課上,借助教學軟件隨堂測試和彈幕功能控制授課節奏,形成“師生互動”;課后,結合內容查閱文獻,完成拓展學習和討論,實現“能力提升”。

姜文鳳說,技術利用充分,課程設計得當,在線教學和實體課堂的優勢就能實現一定程度的融合,互動作用得以發揮,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據相關資料統計,自2020年春季學期以來,在中國大學MOOC網站上,大連理工大學高等數學討論區發帖量達到17000多條,評論數達52000多條。“學生們留帖提問,32位專業老師主動留言作答,師生通過留言方式不斷探討問題。”據高等數學專業負責人張宏偉教授介紹,特別令人欣慰的是,許多學生也主動留言解答,討論區愈加活躍。

“要讓學生課后思考,關鍵還是讓學生課上認真聽講,讓問題帶領學生專注到課堂中。”張宏偉采用在線教學軟件共享屏幕直播授課,針對教學知識點,隨機點名、發布選擇題,對學習情形形成量化數據。課后根據數據詳細解析學生提出的難點,連同同步錄制的授課視頻一并發送到班級QQ群,供學生課后復習研究。

“精準把握學生接受程度,讓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形成自主學習的內生驅動力,自律就不難了,在線教學的效果同樣也好。”張宏偉說。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線上教學從最初的應急角色,逐步發展為與線下教學并行的教學方式,學生們越來越適應線上教學。學生們說,線上課堂,人人都是“前排”。足不出戶,知識源源不斷。(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玉 通訊員 王增強)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