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戲劇里的中國故事》在京出版 探索國際中文教育新途徑
2022-03-15 16:13:45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近日,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攜手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打造的中英雙語劇本集《戲劇里的中國故事》,由華語教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書首倡“用戲劇方式學語言”,將18個經典中國故事改編為漢英雙語劇本,是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實踐“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同時開啟了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攜手社會專業力量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新里程。

中英專家聯手,寓教育于戲劇

本書主編是英國牛津學者斯明誠(David Symington),中文顧問為對外漢語教學專家崔永華。斯明誠畢業于牛津大學古典學專業,獲學士、碩士學位,后來華留學,獲復旦大學中國哲學碩士學位,現任新航道中國故事研究院副院長。他在中國工作、生活20年,被譽為“中國通”。他18歲便在英國獲得高級表演執業證,在戲劇表演等領域有深厚的造詣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崔永華是北京語言大學教授,1981年獲北京大學中文文學碩士學位,后一直在北京語言大學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管理、出版工作,并有著遠赴美國、德國、英國教授漢語的經驗。

作為一本面向國際中文學習者的教材,本書的體例和板塊設計充分考慮國際中文教學的需求:所有劇本均注有漢語拼音,貼合國際學生通過漢語讀音學習漢語的習慣;參照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對超出二級水平的詞語給予注釋,精準聚焦學習目標,降低學習難度;為每個劇本設計拓展問題和配置精美插圖,豐富學習者對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所有劇本將配備相應的視頻教學資源,為學習者排演戲劇提供專業指導和參考,使讀者形式更加豐富、立體和全面。

創新語言學習,傳播中華文化

通過戲劇的方式學習語言,是本書的特色之一。戲劇的高度互動性正是最貼近日常交流的形式之一,學習者在大量的角色互動中,深入對劇本情節、角色、思想、價值觀的理解,從而對劇中的詞匯、語法、語句,甚至聲調、表情、動作等副語言行為形成更深層次的心理加工,并最終將它們內化為自己的文化積累。

為豐富學習者的體驗,主創團隊在內容選材上充分考慮趣味性。本書收錄的18個故事,既有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如《十二屬相比賽》《湘妃竹的傳說》;也有流傳至今的民間趣事,如《聰明的小兒媳》《神筆馬良》;還有中國四大名著中經典故事選段,如《大鬧天宮》《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結合戲劇的形式,這些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故事將幫助國際中文學習者在融入戲劇角色的交互性中,自然而然地實現中文語言能力、文化理解力雙重提升的目標。

據悉,本書出版也標志著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打造的“外國人講中國故事系列”文化叢書正式面世。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后續還將推出《音樂里的中國故事》《文物里的中國故事》和《中醫藥里的中國故事》等新書,以多元化的視角和載體,展示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深刻內涵。

一張長圖了解本書的主要內容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