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海霞委員:邊疆民族地區(qū)學前教育發(fā)展應因地制宜
2022-03-04 10:41:01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唐琪)“我們調研了解到,一些邊疆民族地區(qū)積極探索實施保教提質升級,引進內地或國外成熟教育機構的模式。”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海霞說,“但是引進的教育理念、模式及教學方法,對幼兒園園所場地、游戲材料及教師隊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達不到,難免‘水土不服’。”

2019年以來,海霞持續(xù)在西北某邊疆縣城做調研訪談,了解到當地幼兒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相對較弱:普通話水平不高,許多幼兒教師沒有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很多學前教師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幾乎完全沒有學前教育背景。“盡管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邊疆民族地區(qū)和農村學前教育,但師資隊伍水平的提升應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有關部門扶持力度有待繼續(xù)提升,當地學前教育更應因地制宜,在現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引進內地或國外成熟教育機構的模式,無異于‘拔苗助長’。”

為此,海霞建議:一是持續(xù)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做好“走出去”,加大培訓力度,支持、推動邊疆民族地區(qū)幼兒教師利用節(jié)假日或假期,赴內地優(yōu)秀園所進行集中培訓、教學觀摩、講座論壇等。做好“引進來”。充分推動內地優(yōu)秀園所與邊疆民族地區(qū)園所開展結對幫扶方式,以智慧課堂、遠程教育、遠程教研為手段,讓更多數量、更多崗位的幼兒教師有機會接受系統(tǒng)、規(guī)范、持續(xù)的培訓,讓教師在崗位上學習、崗位上實踐,不斷提升教師全方位教學能力。

二是因地制宜提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專業(yè)教研能力。建議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指導探索適合當地園所的教學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規(guī)劃、科學實施。通過地方市、縣、區(qū)內各園所開展觀摩交流、教學評比、創(chuàng)新案例競賽等方式,引導、鼓勵教師挖掘與當地自然大環(huán)境、園所小場地情況及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相匹配、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避免“一刀切”、一買了之,引進成體系、但實施條件不成熟的教學模式和產品,而應強調因地制宜提升教師開展教研教學的能力。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