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雙減”下,教師最需改變的是人才觀
2022-03-04 09:34:40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兩會E政錄

本報訊(中國教師報記者解成君)“雙減”給教師帶來了哪些變化和挑戰?教師如何應對挑戰?家校社如何協同推進?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集團總校長、革新里小學校長王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如平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演播室,就“‘雙減’之下,教師如何減負提質”這一話題與廣大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思考和建議。

“‘雙減’給教師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原來教師更多關注的是課堂教學,現在更多關注的是課前、課中、課后,方方面面都要對學生的成長進行一體化設計。”王歡說。

對此,陳如平深有同感。“‘雙減’明確要求提高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課后服務能力,以及更好地開展家校合作的能力等,這就意味著教師的角色從原來單一的‘教書匠’走向全面育人,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各方面的職能。”

毫無疑問,“雙減”政策的推進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更意味著教育觀念的改變。在王歡看來,教師最需要改變的觀念就是人才觀。“怎么能夠更周全地去看待孩子,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通過‘搶跑’‘加量’來實現學生成績的提升。”

“‘雙減’之后,會讓渡出許多時間、空間、環境、位置,讓渡出來的這部分誰填補?毫無疑問,這需要教師更加充分、全面地履行立德樹人的主體職責。”陳如平建議,教師不要把眼光僅僅局限于課堂、身邊的一點事兒,而是要關注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從原來的只關注某一個環節、某一個節點,到關注全鏈條、全方位。

“雙減”之后,如何看待分數?對此,王歡說,分數只是一時之得,要從學生的一生成長目標看,培養學生健康、成熟的人格。

在王歡看來,盡管“雙減”給教師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但教師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承擔起了這份責任。“中國教師是一群太可愛可敬的人,他們把壓力變成了動力,他們付出的努力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和信任。”

“確實如此,我們的老師基本是講奉獻、講敬業、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的。”陳如平鼓勵教師,面對“雙減”的新變化,應放平心態,接受挑戰。

“雙減”落地,需要家校社協同推進。對此,兩位專家表示,家校社協同不是一句口號,需要通過非常具體的工作、行動、作為,來達到合力的目標。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4日第3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