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春走基層
趁著冬閑,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銀窩溝鄉銀里村姚永全兩口子開著拖拉機往地里運農家肥,看著腳下嶄新的柏油路,姚永全高興地說:“這路又寬又平,跑起來一點兒顛簸都沒有,太感謝燕山大學駐村工作隊了。”
這條4.7公里的柏油路在燕山大學三屆駐村工作隊的接續努力下,終于在去年10月1日正式完工,貫穿銀里村南北,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被村民譽為“幸福之路”。“以前路上灰撲撲的,沒人愿意來,現在總能看見隔壁銀鎮村村民晚飯后沿著柏油路遛彎。”銀里村村民周長軍笑瞇瞇地說。
“路修通了,中藥材種植、規模化養殖、旅游研學和農產品深加工是我們今后的重點工作方向。”燕山大學派駐銀里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健民對未來發展充滿了自信。
鄉村想振興,產業要先行。對未來的發展,楊健民也早有盤算,依托銀里村特色開展的食品加工廠和標準化養牛場項目已被列入縣鄉村振興項目庫,“如能按計劃推動兩個項目的實施,將帶動50人左右穩定就業,助推銀里村產業發展轉入內生模式”。
在馬連道村村口,燕山大學駐村第一書記王鵬和村支書劉永利一邊幫村民劉嬸鋸木柴,一邊詢問著今年的打算。
劉永利是村里的能人,自己開著大車搞運輸,一年下來收入幾十萬元沒有問題。2018年,工作隊上門做劉永利的思想工作,回村競選村支書,帶領大家致富。
“以前馬連道村黨組織建設比較薄弱,村干部換得比較勤,村子的發展也受到影響,工作隊決定從黨建入手解決問題。”王鵬介紹說,劉永利擔任村支書,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去年又順利連任了。村子的發展有了主心骨,在鄉里組織的年底考核中,馬連道村從前幾年的墊底狀態直接上升到前幾名。
“目前,我們正在按計劃推進冷棚蔬菜種植、40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等項目,爭取形成普惠性致富的長效發展模式。”王鵬說。
在冷棚蔬菜種植這一塊,來太溝村走得更遠。2016年,燕山大學第一屆工作隊入駐,就通過土地流轉,積極發展冷棚有機蔬菜種植產業。經過5年不間斷的努力,去年10月,駐來太溝村工作隊申報的“以‘三微推進法’構筑綠色有機幫扶產業新格局”項目,從全國103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評全國第四屆省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28日第1版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