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1月14日訊(通訊員 黎鑒遠 張紫欣 鐘嘉儀 記者 劉盾)今天,廣東省教育廳召開“雙減”工作新聞通氣會,交出一份“雙減答卷”。801萬位家長及學生參加調查,其中94.93%的家長、94.72%的學生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
“廣東‘雙減’工作開局良好,但只是開始,‘雙減’是涉及基礎教育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綜合改革、重大改革,沒有退路。”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朱超華表示,廣東將圍繞“鞏固成果防反彈、消除盲點找問題、提高水平抓突破”,著重在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重塑基礎教育良好生態方面下功夫,推動“雙減”工作繼續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高里走,扎實推進學校減負提質工作上水平。
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學校主責、家庭盡責開展全鏈條治理
建立工作進展動態監測機制,實時監測“雙減”數據,建立“雙減”工作日報、周報、半月報制度和投訴舉報機制,將“雙減”工作納入對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考核體系……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堅持靠前指揮、親自研究、周密部署,確保“雙減”落實到位。同時,廣東健全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構筑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學校主責、家庭盡責的全鏈條治理體系。
廣東還壓緊壓實責任,建立“雙減”工作領導掛點包片督導機制,省教育廳領導帶隊到各地開展“雙減”工作情況實地督導檢查,通過召開系列專題會、工作調度會、座談會等形式,及時為各地開展“雙減”提供政策和行動指引。
義務教育學校除寄宿制學校、村小(教學點)外,需開展課后服務的9009所學校,已100%提供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達71.22%,課后服務已基本達到“兩個全覆蓋”。全省有72.66%的區縣,建立了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有7個地市所屬區縣100%建立了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
在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作業超市”,學生可根據能力和實際情況自主選“套餐”。學校從學生個體、群體需求出發,設計出基礎性的解題作業、關注過程的探究性作業、回顧目的的復習類作業、調查報告類作業等,甚至允許學生自定義作業。
朱超華表示,各地各校以作業減量提質,作為學校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小切口,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完善作業管理細則,調整作業結構,加強作業設計指導,提高作業質量和針對性。當前廣東義務教育學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占比,由“雙減”前的70.94%提高到100%,普遍做到了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不少地方通過制訂分學科作業設計指南,開展作業設計大賽和優質作業展示交流活動,著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據統計,廣東1488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00%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100%的學校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學校普遍做到了作業管理“壓總量、控時間”要求。
評價機制改革推動“雙減”落地生根
廣東緊緊抓住教育評價改革這個“源頭”,全力推進構建基礎教育領域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廣東制定任務分工方案和負面清單、工作任務清單,全面摸清底數,統籌從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端發力,堅持破立并舉,著力扭轉基礎教育“唯分數”“唯升學”的不良傾向。
“對于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的評價改革,破的是短視行為和功利化傾向,立的是科學履行職責的體制機制。”朱超華表示,廣東著力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推進科學履職。廣東完善對市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印發履職評價工作要點,制定實施細則,建立評價指標庫,面向21個地級以上市政府、122個縣(市、區)開展履職評價,督促各級政府落實主體責任。
在改革學校評價方面,廣東“破”的是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立”的是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廣東在實現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全覆蓋基礎上,試點組織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質量監測。廣東深化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學業質量觀,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
教育評價改革將發揮指揮棒作用。廣東著力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改革學生評價,“破”的是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不科學做法,“立”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其中,廣東“3+1+2”新高考平穩落地,考試內容改革不斷深化,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增加了學生選擇權,滿足學生專業取向和興趣愛好。廣東逐步打破單純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方式,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高校考試招生制度。
校外培訓機構實現三個“100%”
“‘雙減’實施半年下來,機構的總量、培訓的課時,參培的人數、招生的規模和預收費均極大減少,減少比例均超過98%。”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陳學明介紹,廣州聚焦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把好教學、審批、引導、治理關卡,實現規范管理。
廣東立標建制,引導校外培訓回歸育人正常軌道。廣東現有義務教育學科類線下、線上培訓機構壓減率,分別達到96.06%、86%,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大大壓減。
朱超華透露,廣東嚴格審核登記,指導各地開展校外培訓服務學科類和非學科類鑒定,做好分類管理工作。廣東推進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工作,全省“營改非”機構完成比例為100%。廣東嚴格落實線上培訓機構“備案改審批”工作要求,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并按標準重新辦理審批手續,線上培訓“備改審”完成率100%。
同時,廣東推進義務教育學科類校外培訓政府收費政策落地。廣東全面推進資金監管,制定《廣東省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管理工作指引》,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風險管控,目前全省預收費資金納入監管的機構數量為4895家,占應納入監管機構的100%,有效保障了學員預付費安全。
廣東率先建立中小學生校園學習類APP審查制度,在省級層面直接對教育移動應用產品進行全面審查,從源頭上保障中小學生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的合規性。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