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一座“云橋”連接鄉村和師范生
2022-01-08 08:57:45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一端連接著師范院校和師范生,一端連接著鄉村教師,這個名為“云橋學院”的線上培訓課程,是首都師范大學為鄉村教師打造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項目。自2015年啟動以來,云橋學院已經深度服務了兩萬多名鄉村教師,在助力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同時,也探索著師范生培養的新模式。

培訓內容緊貼教師日常工作

“我信息技術底子薄,一開始都不知道怎么用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電子白板也只會用現成的課件。學校有這么好的設備不會用,心里著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朝陽鄉中心學校勝業分校教師杜秀梅雖從教25年,卻一度對信息化教學產生畏懼心理。

一直關注鄉村教育并從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首都師范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孫眾,帶領該學院的師范生開始了云橋學院的工作:根據鄉村教師的實際工作需求,設計有針對性的課程,并發布到中國大學慕課網等平臺;開通移動端課程,讓鄉村教師使用手機隨時隨地學習;組建微信群,為鄉村教師答疑解惑。

在孫眾看來,要讓教師發自內心地認可課程內容,一是要嵌入教師的日常工作,融入教師日常工作流程和教學流程;二是要真正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教師們擠出時間、花了幾個小時來上我們的課程,在應用的時候,要幫他們節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

通過在云橋學院幾年的學習,杜秀梅學會了錄制微課,掌握了后期編輯軟件的使用,課件制作能力也得到提升,“感覺自己被重新激活了”。

構建“互聯網+新同學”培養模式

“云橋學院實際是在探索一種師范生培養的新模式,我把它叫作‘互聯網+新同學’。”孫眾說,“傳統的師范生培養是‘自上而下’,但在云橋學院最開始階段,很多問題是學生在教我,比如微信公眾號怎么排版更美觀等。正因為師范生在技術上的優勢,他們與接受培訓的鄉村教師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學的關系。”

2015年云橋學院啟動以來,首都師范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每年都有新的師范生不同程度地參與進來。學院特別設置了創新學分,鼓勵學生體驗在線教學,學生還可以申請創新創業課題以及實驗室開放基金,不少學生在和鄉村教師交流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自己研究的興趣點,并寫成畢業論文。

2015年,處在本科畢業設計階段的蘧征,成為云橋學院的第一批成員之一。他參與了部分課程內容和課程活動的設計,并作為助教在微信群解答教師們的疑問。如今,蘧征也成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云橋學院讓我的教學設計能力、技術工具與教學融合方法、數據分析、教學實踐研究得到全面提升,對我現在的教學有很大幫助”。

在孫眾看來,在這個過程中,對師范生的最大改變是職業認同以及對鄉村教育的了解,“鄉村教師們在年齡較大時還特別認真地去學習新知識,并積極地在課堂中應用、實踐,這種對教育事業的付出、對鄉村教育的堅守,對師范生的觸動是非常大的”。

將教育需求與人工智能相匹配

“Word怎么轉換成PDF?”“PPT的動畫順序怎么調整?”

最開始,師范生們總要不停地在群里回答類似有固定答案的問題,為了能及時回復,他們常常從早上七八點忙到深夜。如何提高服務效率,一度成為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微軟技術團隊的支持下,云橋學院把常見的重復性問題進行整理,開發出“AI小云”人工智能助教機器人,不間斷地在微信群中自動回復。

“目前,在鄉村教師培訓或是在職教師培訓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支持教學培訓是一項創新。”孫眾說,“我們培訓初期,人工智能能夠很好地滿足需求,但隨著教師能力的提升,開始問一些涉及教學策略、教學理念的問題,就觸及了人工智能不擅長的領域。因此,將真實、重要、迫切的教育實踐需求與人工智能技術匹配起來,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要面對的挑戰。”

從技術嘗鮮到體驗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幾年來,云橋學院的課程持續推進。孫眾表示,下一階段將帶領鄉村學校優秀教師來做研究,促進更多教師專業發展。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08日第2版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