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月7日訊(記者 施劍松)作業設計、課后服務、課堂提質增效……圍繞關系“雙減”工作成敗的硬核問題,通州區教委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系列研討會。今天,聚焦校內課后服務供給和質量,通州區中小學教師在史家小學通州校區與市、區兩級教研員坐在一起,共同研討如何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豐富校內課后服務供給,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積極回應學生和家長的需求。
史家小學通州校區教育集團校長張艷英說,今年學校對全校2900余名學生及家長進行了全面調研。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對課后服務關注度最高的是課程設置,其次是服務教師,最后是內容安排。家長希望既要有課業鞏固、分層分學科的培優,又要有藝術、體育以及實踐類課程。
史家小學通州校區將課后服務分成兩個時段統籌安排。第一時段(15:30—16:30)是個性答疑與輔導。第二時段(16:30—17:30)是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全校2923名學生,目前在第一時段參與答疑輔導的學生達到2500余人。
為了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學校將課內課后一體化布局,打通了教師角色轉化形成學科內外連通、家校合作轉換時空形成校內外連通、同伴共學形成場景連通以及市場化供給形成技能連通等四個通道。學校鼓勵全學科教師在課后服務時段進班,動員每位教師抓住零散時間幫助學生答疑實現答疑時空全覆蓋。
在史家小學通州校區,課后服務開展以來,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開發了紅色課程:講述戍邊英雄的故事。此外,學校還根據學生個性需要開設校外教師負責社團15門共57個班,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在校內享受專業教練服務,掌握新技能。
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第一分支書記梁剛說,落實“雙減”政策,通州區統籌資源,力求構建全區小學課后服務育人新樣態:即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為學生健康成長助力,面向所有學生全面開放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確保學生在校內學會、學足、學好。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