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 打通“兩個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推深走實”
2021-12-23 21:24:08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我的家鄉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沭陽作為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其中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近日,在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黨史學習教育大學生宣講團成果匯報大會上,大學生陳昱含講述了家鄉宿遷的第一位中國共產黨員——吳苓生烈士的紅色故事。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黨史學習教育大學生宣講團(以下簡稱宣講團)成立于今年4月。學校創新學習方式,以大學生宣講團為載體,有效打通了課內與課外“兩個課堂”,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將黨史學習成效轉化成為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的正向動力和積極成果。

“宣講團下設7個分團,除1名指導教師外,每個分團還配備了1名思政課專職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與此同時,團員們還精心選擇黨史理論的經典書籍和重要文章,認真研讀并及時摘錄、記錄學習收獲,形成了許多感想和體會。自成團以來,成員累計研讀原著共279篇(部),撰寫筆記和文章327篇,約57萬字。

作為宣講團成員,團員們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自覺行動,切實解決師生們的困難事、煩心事。“為了積極響應‘我為同學辦實事’主題活動,我們共收集了948條群眾意見和建議,涵蓋了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學院宣講員王珊珊表示,經過成員們的積極推動,這些問題逐一得到反饋落實,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除了立足課堂,在校內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研究和宣傳活動之外,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宣講團成員的足跡還深入到基層,從青年學生的視角出發,全面深入地宣講黨的精神。通過報名、選拔、試講、集體備課、說課、賽課等前期準備,成員們的演講水平得到了提升。在家鄉社區、車站、醫院、企事業單位……成員們走出校園,投身社會,以家鄉的紅色資源為載體,通過鮮活生動的故事,將宣講團的聲音傳到了祖國各地。

近1年來,宣講團共組織4523人次,組建203支團隊,成功舉辦宣傳活動200余場,足跡遍布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超過1萬人到場聆聽,線上受眾累計超過50萬人次。

結合課程思政與各學院專業特色,宣講團還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專業學習相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圍繞“唱跳繪彈寫”五個必備技能,開展“唱紅歌、跳紅舞、彈紅曲、練板書、畫風采”的“五紅”活動,還積極聯動社區開展社會志愿服務,為群眾打造了一場場有溫度、有水平的文藝演出;管理學院教師將紅色企業家的生平故事融入授課,帶領學生走訪了“紅色企業家”博物館、和記洋行舊址、金陵兵工廠等帶有時代印記的紅色基地,共同感悟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的創業精神。各學院將黨史學習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融入日常教學,兩個課堂的雙向互通,豐富了課堂內容、創新了課堂形式、激活了兩個課堂的教育教學潛力。

“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是高校的任務。”宣講團領導小組組長、學院黨委書記盧加元表示,“學校將以宣講團工作激活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真正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師生服務的實效,激勵廣大青年學生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做紅色故事的傳述者、紅色精神的傳承者、新時代的建設者。”(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繆志聰 通訊員 陳思洋 成庭羽)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