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開始對殷商文化的一無所知,到現(xiàn)在我能夠融會貫通地給游客講下來,每一次面對游客,收獲到贊美和肯定,心里就會有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這是郭文真當殷墟志愿者講解員的最大收獲。
“從一片甲骨驚天下”到殷墟申遺成功,從古老的殷商文明到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從司母戊鼎到中國漢字大會,殷墟承載的不僅是3000多年的歷史,更多的是中華基因。
“無數(shù)前輩成為殷墟的親歷者、建設(shè)者、記錄者,我輩要成為宣傳殷墟的參與者、推廣者、見證者。”郭文真說。
2015年年初,郭文真報名殷墟志愿者講解員。經(jīng)過面試、培訓(xùn)、考核,郭文真順利加入了志愿者講解員隊伍。郭文真當志愿者的初衷是想給自己的女兒做榜樣。當時,她的女兒正在讀高中,她想讓女兒知道,人無論多大年齡,都要不斷學(xué)習,都要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是普通人,但仍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社會。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殷墟博物苑……”6月,郭文真穿上紅色的志愿者“工裝”,第一次走上“工作崗位”,滿面笑容地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娓娓道來殷墟3000多年歷史背后的故事。
這一講,就是6年多的時間。
在郭文真眼里,做殷墟的志愿者講解員并不容易,既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死記硬背,如何能讓廣大游客漫步殷墟,在感受“茅茨土階、四阿重屋”仿殷建筑所營造的殷商文化氛圍的同時,還可以近距離看到殷墟出土的厚重的青銅器、神秘的甲骨文、精美的玉器等人類文明寶庫中的珍品,郭文真下了苦功夫。她翻閱了很多資料,更全面、細致地了解了殷墟的歷史,并結(jié)合講解詞,用自己特有的語言風格進行講解。
“很多游客只知甲骨文,不知殷墟,面對這樣的尷尬,作為志愿者講解員,我們要挖掘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歷史背景和故事,講出它和現(xiàn)在生活的聯(lián)系,并用最精煉有趣的語言進行講解。要不大家沒有興趣聽。”郭文真笑著說。
“一個炎熱的夏天,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在兩個年輕人的陪同下參觀殷墟,我給他們講解。講解完,這位老者送給我一首小詩贊美我,我真的很開心。”郭文真說,“殷墟是我們安陽的驕傲,是文化瑰寶,這是值得我們‘凡爾賽’的,是需要更多人了解的。”
當志愿者講解員本身就是一種榮譽,更是作為一名安陽人的社會責任。只要一有時間,郭文真都會踏踏實實地在殷墟當志愿者講解員,把殷墟故事講給更多人聽,以實際行動宣傳國家寶藏。(本報記者 閻 亮)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guān)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wù)| 建站服務(wù)|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