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區檢察院根據不同因素,為特殊群體量身定制“幫教套餐”——
檢察精準幫教助力迷途知返
“感謝檢察官給了我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我以后一定會和親人好好溝通,腳踏實地、好好工作。”近日,因涉嫌多次盜竊,被吳中區檢察院附條件不起訴的孤兒張天(化名),結束了為期6個月的考察幫教期,并由檢察機關對其作出了最終的不起訴決定。在檢察官、司法社工以及親屬的共同幫教下,張天表示對未來生活重拾信心。
挽救流浪孤兒
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
2021年3月,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被送至吳中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案件材料顯示犯罪嫌疑人張天多次盜竊,符合起訴條件。本是一件較為簡單的案件,直接移送至法院提起公訴就可以了,但是案件承辦檢察官張珮珺在開展社會調查后,卻有些“于心不忍”。
2003年,張天出生于安徽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深受父母寵愛,但2014年、2018年,其母親、父親因疾病先后離世,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導致張天逐漸封閉自我,拒絕與其他親屬溝通,甚至不接受親姐姐的經濟幫扶,選擇獨自在外打工謀生。
而據張天交代,2020年12月底,在蘇州打工的他由于身份證丟失,直到之前打工積攢的積蓄用完都沒有找到工作,只能躲在吳中區東山鎮河邊的一處廢棄窩棚內避寒。2021年1月10日的晚上,饑寒交迫的張天在路過東山鎮某快餐店時,便萌發了偷東西的念頭。趁著四下無人、快餐店后門沒鎖之際,他溜進商鋪里實施偷盜,最終在店內零錢盒中盜取了100余元,用于購買食物充饑。在隨后的1月19日、20日、22日,張天花完之前盜竊的錢財后,又“如法炮制”三次進入到同家快餐店,從零錢盒以及墻上的掛包內共盜取人民幣1400余元。在最后一次作案后,被店主回放監控發現后報警。
根據公安機關提交的證據以及張天本人供述,認定其構成盜竊罪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但承辦人張珮珺認為,張天雖然多次盜竊,可盜竊金額較小,僅1600余元;且張天是未成年人,認罪悔罪態度較好,并已取得被害人諒解。此外,張天犯罪主要系家庭變故、生活拮據所致。綜合考慮后,吳中區檢察院于2021年4月23日對張天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并設置了6個月的考察期。
精準幫教
幫助流浪孤兒生活步入正軌
通過前期的社會調查,吳中區檢察院還了解到,張天的姑姑、姐姐等近親屬也在蘇州生活工作,并且對張天的生活現狀十分關心,也愿意幫助其重新回歸社會。對張天宣告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后,張珮珺聯合司法社工、張天的姑姑及姐姐共同組成幫教小組,以“學習生活技能,改善親屬關系”為主題,對張天進行幫教考察。
吳中區檢察院為張天設置了精準的幫教措施,比如通過矯正行為偏差、開展知識課堂以及法律成果測試,對其進行訓誡教育和法治教育;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我想對你說”書信交流、心理咨詢師訪談等方式幫助其重塑親屬關系與自信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吳中區檢察院在解決張天心理困境的同時,還注重培養其生活技能和自給自足能力。通過與張天、張天姑姑以及張天姑姑所在工廠負責人的多方溝通,工廠負責人同意張天進入廠里工作,且針對張天“住窩棚”的不幸遭遇,第一時間為其安排宿舍進而保障他的居住權。
漸漸地,張天的生活步入了正軌,并在賺取第一個月工資后,積極主動賠償了被害人的損失。張天還對心理咨詢師坦言,經過此事,也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等案子了結后,會請姐姐幫忙找個相對穩定的工作,好好做人。
吳中區檢察院檢察長介紹,今年以來,吳中區檢察院積極探索開展“智慧幫教”措施,根據案件類型、幫教階段、家庭狀況等不同因素,上線“智慧幫教”小程序,已為22件24名符合幫教條件的涉罪未成年人,尤其是流動兒童、事實孤兒等特殊群體量身定制“幫教套餐”。(蘇報記者 王小兵 蘇報通訊員 朱文文)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