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內推保進”實習成為斂財工具 求職中介行賄券商員工揭開實行灰色產業鏈
2021-07-12 10:06:21   來源:新聞晨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暑期實習旺季到來,不論是為求職鋪路,還是為留學申請加碼,互聯網大廠、四大會計事務所、知名證券公司、咨詢公司等大平臺實習機會,愈發炙手可熱。

然而,有人卻把實習變成了斂財工具,借著“內推保進”名義,將實習機會開出數萬元的高價。隨著一封求職中介行賄券商員工的郵件被曝光,這條針對大學生的灰色產業鏈也被揭開。

什么是內推?工作崗位如何售賣?花錢真的能進入大平臺實習嗎?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接連而至的“行賄郵件”

六月中旬,在券商公司做金融科技項目的李嘉(化名),通過公眾號和微信群發出了一則實習招聘信息,沒多久,他的郵箱便提示收件——一封來自求職中介的“合作邀約”夾雜在應聘的簡歷中,顯得有些另類,然而緊接著他又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中介來信。

收件人一欄顯示多個郵箱地址,這意味著不止自己收到了這樣的信息。

“我們是XX工作室,專門服務于大學生就業,我們有很多背景優秀的學員想要進入您所在的公司實習。老師可以幫助內部refer(推薦)一下我們的學員嗎?我們有上萬名意向學生,每個學生成功進入公司實習會給到您2-5K的推薦金。”

送上門來的“外快”讓李嘉有些憤怒,他想起了自己一年前求職的經歷。

去年五六月份,李嘉還是個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他把券商公司研究員作為自己的就業方向,而實習經歷的空白,讓他擔憂接下來的履歷可能不夠亮眼。連續投出去的簡歷也仿佛“石沉大海”,李嘉開始坐不住了。

他翻看B站、知乎、微信公眾號,加入實習社群。在關注一些求職類公號、博主的招聘信息、職業規劃指導等“干貨”時,李嘉不知不覺地被吸引到了求職中介的身邊。

先是有銷售打來電話了解基本情況,接著,就在微信上拉了一個4人群聊,介紹“職業導師”給李嘉認識。一來二去的交流中,對方抓住了他缺乏實習經歷的短板,讓他相信要想實現目標,一定要去好的券商實習,通過付費內推可以提高成功機會,而時間緊迫、名額有限,再不報就來不及了。

李嘉遇到了不止一家求職中介,與不止一位“職業導師”交流過,而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最終將話題帶到付費內推實習上,要價上萬元,而且一個比一個高。

“那時候我覺得,如果不通過他們,未來的職業都是灰暗的……”李嘉回憶。

但高昂的費用讓他猶豫起來,轉向師哥師姐征詢建議。已經工作的前輩及時勸醒了他,不要輕信中介的話,上公司官網找實習才是正確途徑。

時隔一年,戲劇性的一幕上演,自己的身份從被套路的求職者變成被賄賂的券商業內員工。

面對“求合作”的郵件與其背后的中介公司,他不禁感嘆,原來真的會有人來賄賂內推,如果有員工收到這樣的來信并且有心做“內應”,那么,求職者公平競爭的機會就被嚴重破壞了。

明碼標價的實習崗位

內推即內部推薦,企業員工可以向人事部門直接推薦人才,如通過內部郵箱上傳被推薦人簡歷,提高招聘效率。相較于應聘者自己投遞簡歷,被內推而進入面試的幾率更高。

近年來,為工作鋪路、為留學準備,互聯網大廠、四大會計事務所等熱門公司受到高校學生追捧,實習一崗難求,于是就有中介打起了內推的主意——你花錢,我找人幫你內推。

這些中介機構名目繁多,如職前教育、職業規劃、留學咨詢等等,慣用的手法就是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刷學員成功的“戰績”,將銷售人員包裝成“職業導師”,引導學生付費購買內推實習。比如李嘉遇到的三家中介公司,第一家提供專業技能提升、面試提升、內推服務,打包售價1.2萬元;第二家提供2-3個月某證券的內推實地實習,收費2萬元;第三家是要價最高的,開出了41999元的價碼。

記者以想進入互聯網運營崗實習咨詢某求職中介,對方表示該類實習內推一次的收費在1.7萬元左右,實地實習,有實習證明:“上海有騰訊熱搜產品運營、小紅書口碑營銷產品運營、字節跳動抖音活動運營,付費內推,保過的。”

不僅如此,還有媒體報道,某大三學生花2萬元購買知名快消品公司遠程實習崗位,某985高校女生4萬元購買兩份互聯網商業分析實習機會,某研二女生購買遠程實習5000元定金被騙。

曾在四大會計事務所及留學中介機構任職的知乎答主“大欣V”回憶,早在六七年前,付費實習開始產生,近三四年,冒出了眾多“賣實習”的業務。

經過幾年的暗自生長,這一灰色產業形成了實地實習、遠程實習和“小黑工”三種模式。實地實習要經過企業正式選拔流程,名額少、難度大,因此收費高,而后兩者則不然。

所謂“小黑工”,一般指某項目臨時有用人需求的本部門招聘,為了快速招到人,便不經過人事流程。所謂“遠程實習”,就是不能見面辦公,也是騙局最集中的地帶,而這類實習自疫情期發展起來不久,已經能占約一半市場。由于無需經過復雜的人事流程,這些實習機會幾乎付費就能通過。

業內人士透露,曾親見留學中介機構為了讓學生相信有實習機會,冒充企業人事部門打電話通知錄取,再通過遠程實習布置簡單任務,不知情的學生不僅花了冤枉錢,還花了冤枉時間。

不論是數萬元一次的實地實習,還是真假難辨幾千元起步的遠程實習、“小黑工”,這門不需要回頭客的一錘子買賣,每年都能從新一茬的大學生身上套取利益。

里應外合的暗箱騙局

此次中介行賄的郵件被曝光,印證了“大欣V”的說法,熱門企業中,的確存在員工私下與求職中介、留學機構聯系,收取費用進行內部推薦。中介甚至打出“保進”牌——你花錢,我不僅找人幫你內部推薦,還能保證你進入公司實習。

里應外合,是否意味著花錢買了內推機會就能保證實地實習?

“大欣V”認為這不過是中介的噱頭。他向記者介紹,四大會計事務所有一套完整的招聘流程,實習生要經過簡歷篩選、在線筆試、小組面試、經理面試、合伙人面試。中介機構也許能幫你過了簡歷篩選這一關,但想要保證送進來,不是幾萬元錢能辦到的事。

“這本質就是拼概率,即便是學生自己靠實力進去,也會誤以為是關系起了作用,且無從查證。一單成了就是幾萬的收入。”他說,為防止落空,中介會為學生量身定做幾檔方案,而“兜底”的實習去向,則是學生不需要花錢也完全可以達到的。

在三位互聯網大廠資深在職者身上,記者得到了與以上基本一致的觀點。他們分析后不約而同認為,員工暗自收錢推薦簡歷存在可能,但“保過”幾無可能。

某BAT在職員工介紹,員工內推的簡歷一般不會被人事部門否掉,所以機會相對學生自己投簡歷是大了一點,但簡歷通過后的面試等環節,就不是某一個人能左右的了。

某多次擔任面試官的互聯網大廠在職者直言,內推名額賣錢就是蒙騙學生,想想辦法托朋友、學長學姐找個認識的內部員工就能內推,交幾萬元錢根本不值。

某大型團購網站運營組負責人說,其公司的流程很正規,一個實習生想進來,要么走校招,要么走內推,即便是內推也要經過3-4輪面試,通過了才會來實習。

“你看之前這個新聞里,花4萬買實習的985女生,她績點91,簡歷寫好應聘進來問題不大。她相當于花一大筆錢買了個內推機會,后面還是看自己。”

盡管所謂“保進”并不靠譜,但收費內推的行為已經踩到了公司紅線,影響公司人才正常流動。

業內人士稱,由于這類行為是暗箱操作,企業本身不知情,一旦被查出來必然會處罰,內部員工很可能被直接開除。

罰款百萬的“泄密恐嚇”

在調查中,記者獲得了一份電子版內推合同,其中專門單列出“保密協議”一大項,要求學生對推薦渠道和實習內容嚴格保密,不可跟任何人提及實習渠道或有償推薦實習。這類條款在合同中并不鮮見,甚至還有的寫著“泄露合同罰款100萬”,以此恐嚇學生保密。

若非像李嘉這樣有良知的業內工作者,自己主動曝出中介行賄的內幕,學生和企業幾乎無法掌握非法交易的證據。

靖霖律師事務所黃洪連律師告誡學生,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應有自我保護意識,權益受到侵害及時報案,或聯系學校反映情況。在違法前提基礎上簽署的所謂“保密協議”,不屬于正常的商業秘密,并無法律效力。

同時,中介賄賂企業員工、提供虛假崗位涉嫌違法犯罪。在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員工與中介串通出售實習內推的機會,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那些宣稱付費就能保進但實際上未提供相關服務的,則存在詐騙嫌疑。

[記者手記]

職場的關,不是“付費”就能過的

大公司、核心崗的光環,對即將進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難以抗拒,似乎“高大上”的實習經歷能瞬間升級簡歷的“戰斗值”。

年輕人向往大平臺,以獲得成長展示自我,是件好事,但機會要靠實力爭取,成績源自腳踏實地。否則,很可能想走“捷徑”不成,反而掉了“坑”。

今年初,95后女生司獻鳳突然被很多人認識了,她作為“全國技術能手”被人才引進落戶上海,要知道,她的起點遠遠比不上大學生,但如今的站位,卻毫不遜色于大平臺的職員。

我們常講,一個人的地位往往是平臺給的。但如果有一天,自己把自己“修煉”成一個IP,才是走到哪里都能閃閃發光。

那么說到底,實習就業,到底什么最重要?

同濟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方雅靜向我提出了一個關鍵詞,就是“人職匹配”——只有努力提升與崗位的適配性,才能獲得真正的勝出。

漂亮的簡歷固然重要,但也只是面試的敲門磚,進了門,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才是真刀實槍的考驗,職場的關,不是“付費”就能過的。

回到眼前,與其為了短期利益,冒險踏足灰色地帶,不如做好時間規劃,定下可行的實習方向,積累經驗,向職業目標一步步靠攏。

問一問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擅長什么,而后著手行動。是花著父母辛苦賺來的錢買一份真假難辨的實習,還是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干出成就、干出風格,想必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答案。(首席記者龐菁涵)

關鍵詞: 實習 斂財 求職 中介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