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
農批市場是鮮活農產品流通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渠道,在保障農產品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成現代化的交易廳、冷鏈物流中心和檢測中心,引入電子結算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等先進技術,搞電商直播、做全國配送……走進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新設施、新渠道、新業態讓人耳目一新,映襯出我國農批市場轉型升級的成效。
在現代流通體系中,農產品批發市場舉足輕重,我國70%農產品經由批發市場分銷,農批市場仍是鮮活農產品流通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渠道,在保障農產品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要看到,伴隨著批發零售業態的快速演進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提檔升級,一些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發展中面臨不少挑戰,存在基礎設施陳舊、信息化水平滯后、冷鏈物流缺失等短板,加快轉型升級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推進農批市場轉型升級,關鍵在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根基。交易場地面積夠不夠、物流配送中心布局是否合理、如何改善通風、照明、排水等條件、怎樣提高貨物裝卸和運輸效率……在硬件設施上,農批市場要改造升級的內容豐富,牽涉面廣。比如,農產品具有易腐性,冷鏈物流是保障農產品品質的關鍵一環。為此,要著力提高現代化冷鏈物流的覆蓋率和服務水平,減少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損耗。
軟件設施同樣重要。要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積極推進市場的信息化建設,建立農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農產品的價格、供求、質量檢測等信息的實時監測和發布,幫助商戶和采購商及時了解市場動態,提高農產品流通的透明化、智能化水平。同時,搭建線上交易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推進農批市場轉型升級,還要不斷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增強消費信心。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了解蔬菜的產地、種植過程、檢測結果等信息。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市場的公信力,也促進了當地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廣大農批市場經營主體要積極構建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有效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增強消費者信任,助力種植戶的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推進農批市場轉型升級,有賴于激發多元主體活力,強化標準化管理。要通過政策引導和資源傾斜,支持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電商平臺等多種主體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和運營,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提升市場的競爭力和活力,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要積極作為,制定并推廣統一的市場管理標準和規范,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營造公平誠信的經營環境,保障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
去年底,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提出“培育一批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廣大農批市場的冷藏保鮮、加工配送、交易結算等設施設備將更加完善,線上線下融合、集團化發展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切實增強農產品集散和區域輻射能力,在連接城鄉市場、保障民生中發揮更大作用。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