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全球經貿競爭新賽道,我國航空口岸營商環境迎來系統性升級。海關總署、國家移民局、中國民航局等五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的若干措施》,聚焦貨物流通、人員往來、樞紐建設等五大領域推出22項改革任務,以“智慧通關+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助力我國航空口岸綜合競爭力向國際一流躍遷。
貨物通關“零等待”:國際物流大動脈更暢通
新政直擊航空貨運效率痛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等主要航空樞紐試點7×24小時通關,推廣機坪“直裝直提”模式,生鮮、精密儀器等時效敏感貨物可實現“落地即分流”。智慧貨站建設提速,通過數字技術打通海關、機場、航司數據鏈,貨物全流程通關時間預計壓縮30%。跨境電商企業將同步受益,空運渠道“單證電子化+智能分揀”模式有望降低物流成本15%。
人員流動“加速度”:國際旅客“無感通關”成常態
針對出入境人員便利化,新政創新推出“雙預檢”試點,托運行李與手提行李可同步實施先期機檢,旅客提取行李時間縮短50%。24小時過境免檢、通程航班“一票到底”等舉措覆蓋范圍擴大,中轉旅客無需二次安檢即可實現國際國內航班無縫銜接。航空公司“全委托”查驗模式則授權航企代旅客配合海關開箱,避免旅客滯留等待。
樞紐能級“強筋骨”:打造全球航空物流超級節點
政策明確支持北京、上海等國際航空樞紐加密洲際全貨機航線,拓展“空中絲綢之路”輻射網絡。區域性樞紐可申請開展全貨機業務,串飛國際航班的國內段支持“一票到底”,吸引全球物流巨頭布局中轉業務。差異化安檢制度同步落地,對高信用企業貨物實施快速放行,提升航空貨運安保效率。
降本增效“見真章”:全鏈條成本透明化
針對企業關注的物流成本問題,新政強化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動態管理,明確要求經營主體公示收費標準并接受社會監督。通過規范降低場站操作費、貨代服務費等環節收費,預計航空口岸綜合物流成本將壓減10%以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航空物流平臺同步升級,實現訂艙、報關、物流追蹤等全流程“一網通辦”。
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突出“智慧化、集約化、國際化”導向,預計年底前在20個重點航空口岸形成示范效應。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等戰略落地,這套“中國方案”將為全球航空口岸治理提供新范式。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