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上市公司年報發布的密集期。截至目前,在A股上市的主要銀行、保險公司2024年年報均已公布。整體上看,我國銀行業保險業資產總額穩健增長,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從銀行業看,2024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六大銀行的資產規模、凈利潤等均保持不同程度增長,六家銀行合計實現凈利潤超過1.4萬億元。
從保險業看,在A股上市的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五家保險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3468.82億元,同比增長77.7%,日均盈利超過9億元,創歷史新高。各家保險機構表示,長期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
從資金投向看中國經濟發展潛力
資金流向,是觀察經濟最重要的先行指標之一。去年放出的貸款,有的在當時就變成了企業的原材料,還有的則會在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為實體經濟“加力”“添彩”。那么,去年銀行、保險的資金主要投向了哪些領域呢?
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六大銀行貸款余額合計超過117萬億元,全年發放的貸款新增超過9.6萬億元。各家銀行、保險機構還加大了對科技、新質生產力等領域的資金投入。
各家銀行還在促消費、擴內促等方面加大了資金支持。截至2024年末,交通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90.44%;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同比增長均超過25%。此外,去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也從銀行信貸方面得到了印證。
今年資金將重點支持哪些領域?
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適度寬松。在新的政策環境下,多家銀行和保險機構表示,將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穩固、有力、可持續的資金支持。
交通銀行表示,2025年計劃投放對公信貸增量4800億元,投向重大項目、制造業、鄉村振興、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符合政策導向的重點領域。建設銀行表示,2025年將加強對能源、工業、交通等重點領域的綠色信貸的金融供給。
作為長期資金的主力之一,多家保險公司也表示,今年將重點關注新能源、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領域,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
“人工智能”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加速轉型
今年,在各家銀行和保險機構業績發布會上都談到了“人工智能”。那么,這些金融機構又是如何運用人工智能來賦能經濟發展的呢?
記者用DeepSeek分析了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年報發布會的內容,其中“人工智能”成為一個核心話題。比如,中國平安的業績發布會就提到了39次“人工智能”。各家金融機構普遍已經接入了DeepSeek。
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不僅讓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24年,六大銀行金融科技投入超過1200億元,各家銀行已經將人工智能普遍應用在了信貸投放、遠程銀行、AI客服以及反洗錢反電詐等領域。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