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滾動 >
跨國巨頭掀起“脫美入歐”潮,江森、美敦力、賽諾根后下一個是誰?
2022-05-05 11:39:25   來源:站長之家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2010年,美國制造業巨頭江森自控集團(JohnsonControls)被消防安全設備制造商泰科國際(TycoInternational)公司收購,由此從美國遷冊至愛爾蘭。2014年,賽諾根(Seragon)在被羅氏(Roche)并購后,也從美國企業變身為了瑞士企業。緊接著,美國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美敦力(Medtronic)以430億美元收購柯惠醫療(Covidien),也借機將注冊地轉移到了愛爾蘭。

這些巨頭間的并購直接反映了近20年來企業態度的一個巨大轉變:寧愿支付千億的巨額并購費,也要“脫美入歐”。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國公司紛紛出走海外?這一切還要從輝瑞(Pfizer)等制藥巨頭的天價并購案說起。

自2000年起,輝瑞先后收購了華納-蘭伯特(Warner-Lambert)、法瑪西亞(Pharmacia)、惠氏(Wyeth)等制藥公司,并成功推出了立普妥這樣的王牌藥物。2014到2015年,輝瑞曾前后試圖通過對阿斯利康(AZ)、艾爾建(Allergan)的收購將部遷至英國或愛爾蘭,但都已失敗告終。輝瑞前CEOIanRead此前表示,美國的高稅率使輝瑞在與歐洲大藥廠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而今年美國PharmExec數據顯示,輝瑞從全球第1藥廠跌落至第8。

反觀處于低稅率國家——瑞士的羅氏,自2020年至今已從全球前10直接登頂。2009年,羅氏以468億美元收購了基因泰克,隨后在2014年收購了賽諾根,獲得了首個乳腺癌SERD療法,并成功優化出了第三代SERD藥物RG6171。羅氏在乳腺癌方向的王牌藥物帕捷特和赫賽萊去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56億瑞士法郎。羅氏順利開展的并購策略,加上瑞士開放的經濟環境,為其后續登上“制藥第一”的地位奠定了有利基礎。

巨頭們通過重組并購逃避美國高額稅收的交易又被稱作“稅收倒置”,輝瑞的嘗試也引發了其他行業的紛紛效仿。

美國是全世界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醫藥行業高達35%),再攤上各州均稅率以及海外收入征稅政策,這導致很多巨頭選擇在稅率較低的歐洲地區設立子公司,IBM、軟、蘋果、Facebook等科技巨頭均在其列。例如蘋果在美洲以外的銷售收入都被記在2家愛爾蘭子公司名下,甚至在2011年享受到了當地0.05%的超低稅率。

圖片3

部分大型企業則直接以并購方式入歐。例如2014年8月,美國知名連鎖快餐品牌漢堡王斥資110億美元收購TimHortons,并遷冊至加拿大,稅率直降17.5%。同年,全球香蕉銷售巨頭金吉達收購熱帶水果公司Fyffes后將其稅務國籍改為愛爾蘭,美國應用材料公司通過收購Electron將公司遷至荷蘭。

不過,制藥巨頭才是受益于這類交易的主力軍。

2010年,威朗制藥(Valeant)收購了仿制藥公司Biovail,將納稅地遷至加拿大,隨后4年間其股價暴漲了386%。2011年到2014年,Jazz通過收購Azur、Eusa、Gentium等也使股價翻了3倍。羅氏在收購Cetus、賽諾根、星火制藥(SparkTherapeutics)后一路直追猛進,直接創收了2020年445億瑞士法郎的全球制藥行業最高營收額。

當然,各個巨頭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想要“逃離”美國,還在于這些巨頭領頭人對于美國近幾年滑入反全球化趨勢的恐懼。美國第二大藥品零售企業沃爾格林(Walgreen)宣布收購藥品供應鏈巨頭Boots時,就遭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民主黨參議員譴責,稱其是一家“放棄美國”的公司,因為沃爾格林試圖通過這項并購將公司部遷往瑞士。

但是,隨著近年來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創新研究的巨大壓力,行業巨頭在全球的并購重組早已成為企業增長必不可少的動力。賽諾根在被瑞士羅氏收購后,也于去年落戶中國北京,并計劃在當地建立與美國、瑞士地區同等水的研發體系,推動中國的高新科技落地。

目前,據歐洲各界的布局來看,新全球化的趨勢或許會在霸權影響下延遲,但卻無法阻擋其到來。蝴蝶扇動翅膀,就會引來颶風。每個行業巨頭都是與這場世界格局之戰息息相關的籌碼,其每一次大變動都正在受到外界的密切注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