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條內容為#與素顏和解#的視頻登上熱門,引發各行各業對容貌焦慮的探討。有網友戲稱,倘若焦慮界也有馬斯洛需求理論,容貌焦慮必定位于最頂層。畢竟,相比起當代年輕人無法繞開的七個話題——社交、存款、愛情、代際、年齡、職場、健康,容貌焦慮實在算不得什么。那么,年輕人的焦慮從何化解?
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份1999年的研究調查結果:(Borkovec等)
1.在我們所有擔心的事情里面,大約85%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
2.如果我們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大約79%的結果比自己想象的好很多;
3.那些能夠放下焦慮的人,比一直緊張、擔心的人,生理狀態更佳,同時也會有更好的狀態和能力去處理真正面臨的問題。
轉眼20余年,飛速發展的經濟和來勢洶洶的疫情,卻給年輕人帶來了無力顛覆的未來。
同樣是焦慮問題,近期《柳葉刀》一篇綜述收集了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心理疾病患者的相關數據,詳細對比新冠疫情前后抑郁癥與焦慮癥患病率的不同。 該研究發現,新冠疫情爆發后,焦慮癥患病率上升為4802.4 /10萬,即全球共3.74億人患焦慮癥。也就是說,疫情導致2020年焦慮癥患病率增加了約0.76億,增加幅度約25.6% 。這則研究無疑從數據上有力證明——全民焦慮的時代已經到來。
不過,在心理健康領域,焦慮并不是“無藥可救”,大多數焦慮反應都是一過性的,就好比“深夜emo”,往往當下難受一陣,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好轉。不過,如果你對自身的焦慮狀態缺乏了解,甚至采用徒勞的策略自控,以為是自我幫助,就會帶來更多的失控感,形成焦慮的循環。
所以,與焦慮和解的最佳良方,不是與生活較勁,而是讓愉悅因子填滿生活的縫隙。比如打開“錦e衛”微信小程序,進入與自己獨處的空間,開啟一次探索真我、返璞歸真的旅程。
當你在步履匆匆的都市里茫然無措,點擊“靜心”,即可進入“錦e衛”為每一個用戶創建的“移動冥想室”,舒緩的音樂場景隨著呼吸潛入腦海,走過思緒的每個角落,將失落的愉悅一一聚攏。在這里,不僅能向內探尋真我與本我,還能通過“同心”模塊、“發現良心”社區等功能,尋找到同樣進入療愈之旅的伙伴,互相給予治愈和滋養。
你有多久沒有與自己獨處,而被紛擾的瑣事占據了思緒,又有多久沒有凝心聆聽自然之音?春已至,萬象新,不妨讓“錦e衛”成為你的深夜搭檔,嘗試與焦慮和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