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滾動 >
綠維文旅:博物館提升的五大路徑
2022-04-27 14:23:41   來源:搜狐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綠維導語:伴隨人們需求的不斷提升,如何更好地提升博物館人氣?如何增強博物館體驗感、沉浸感、互動感?如何更好地管理升級、服務升級?這些都是博物館亟待解決的問題。綠維文旅旨在探索博物館現存的問題和提出博物館提升的五大路徑,供大家參考。

光影俠電影小鎮默片博物館效果圖文章來源: 《旅游開發運營》42期

中國博物館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些年來,我國的博物館旅游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從體上看,博物館旅游開發還較落后,資源優勢還未轉化為經濟優勢。

1、博物館人氣不旺、回頭率低

目前,除部門有名氣的博物館接待游客量較大外,不少博物館都存在人氣不旺、回頭率低的問題,即使是免費的博物館,仍然是不溫不火,門庭冷落。如何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是目前不少博物館面臨的首要課題。缺少宣傳是導致博物館人氣不旺的原因之一,加之個別博物館內容淡,缺乏特色,因此難以吸引游客。大多數異地游客去過一次博物館之后,就不會選擇再去第二次,同時,本地城市居民選擇去博物館的頻率也比較低。

2、博物館僅有文物展示,沒有文化體現

很多博物館都存在僅有文物展示,沒有文化體現的問題。因為缺乏對核心文化的梳理,缺少頂層設計,對博物館主題定位不清晰,因而很多博物館僅僅是將冷冰冰的文物展覽出來,沒展現文物背后的文化。

3、展陳方式陳舊,缺乏吸引力

目前,大多數博物館都存在著展陳更新速度慢、展陳方式老舊,內容單調匱乏、空洞,導致對游客吸引力不足。博物館在設計展覽時,缺乏時代創新,陳列形式普遍較少采用科技手段,在展示上融入聲、光、電、影的較少,展示效果缺少創意、動感和互動。多數展館仍采用傳統的展示方式,在玻璃窗里放上幾張圖片,擺上幾件文物一展就是幾十年;在展廳內經常會看見諸如“保持肅靜、嚴禁拍照、不準觸摸”等禁語,讓人敬而遠之,增加了游客的審美距離。

4、旅游產品類型單一、缺乏創新,游客體驗度不高

盡管我國的博物館類型豐富,但形成的旅游產品類型單一仍是不爭的事實。觀光、觀光,再觀光,我國現有的博物館大都屬于這樣的旅游模式,單一的觀光模式也使得游客停留時間較短,游客體驗度不高,難以滿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5、服務理念落后,宣傳營銷滯后

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博物館建設還存在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后的情況,在節假日旅游高峰期會出現游客如廁難,館內休息區座椅提供不足,博物館周邊乘車難、停車難等情況。同時,博物館講解方面,現存的導游人員一般難以具備全面系統的專業知識,提供的服務過于程序化,且普遍缺乏與游客互動的能力,無法很好地引導游客在博物館氛圍內去欣賞和感受。

除此之外,博物館大熱之下,還存在搶票難、排長隊、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差、不能滿足游客需求等問題。

同時,由于很多博物館為非營利組織,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明顯滯后,因此缺乏進行對外營銷宣傳的動力,只靠“等客上門”,對外宣傳途徑較為單一,宣傳面不廣,針對不強,沒有借助互聯網上的諸多新媒體工具加大宣傳力度,導致公眾獲取博物館信息的渠道比較少。博物館與各旅游相關部門也沒有緊密聯系,各大旅行社和酒店里很少能見到博物館發放的各種宣傳資料,甚至當地居民對博物館推出的各項展覽活動都知之甚少。

6、管理體制落后,經營理念亟待轉變

我國國有博物館基本采用事業化管理方式,這種管理體制使博物館缺乏應有的自主權與獨立。很多博物館發展面臨“建筑一流、管理二流、人才三流”的尷尬局面。不少博物館因功能轉變滯后、接待能力有限而缺乏發展動力,加上長期以來的“非營利”色彩,大多數博物館在旅游運營上缺乏創新。實際上,我國很多博物館對自身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亙古不變的“非贏利”宗旨已經根深蒂固,呆板的“等、拿、靠、要”模式還長期存在。更嚴重的是,依靠國家輸送給養的博物館思想觀念保守,缺乏經營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博物館的發展。

未來博物館旅游的發展趨勢及創新路徑

1、科技化

在未來,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通信、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將驅動著博物館不斷進行創新變革。新興科技依然是實現館藏“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方式,通過各種“黑科技”的植入讓博物館“能說話、會說話”,文化的導入更讓博物館能說“文化話、旅游話”。虛擬現實、三維全景、AR等技術手段能夠帶給觀者更多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既拉了博物館與觀者之間的距離,又可以全方位展示博物館與藏品的風采。

絲路新疆與屯墾文化數字體驗中心展陳(比選)方案效果圖2、數字化

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很多博物館積極開展“云上服務”,如“云展覽”、“云直播”、“云活動”等,大大推動了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未來,觀眾對展覽數字化、產品數字化、文化內容數字化的要求不斷加強,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將作為常用工具應用在博物館建設的各個方面,包括文物的收藏、保管、研究、陳列、教育、市場等等,如用大數據提升博物館管理運營效率;VR技術“讓文物活起來”;利用最新的三維建模技術或3D自動成像系統對文物進行數字存檔,對珍貴文物進行永久的保存等等。

3、深度體驗化

博物館旅游不僅僅是走馬觀花的觀賞展品,或者進行教育,抑或純粹娛樂游玩而已。實際上,博物館旅游是游客提供能夠跨越時間與空間感受與歷史對話,能夠觸達內心深處的體驗。尤其在體驗經濟時代,博物館要牢牢抓住游客的“五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對其進行多感官全方位的信息刺激,使其能夠完全沉浸在所營造的場景中,從而獲得更加深度的旅游體驗。通過增加體驗式內容(參與式、課程式等)主題的多樣,從而讓游客產生用戶黏,提升博物館的復購率。

黑龍江撫遠魚文化體驗館效果圖4、創新創意化

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的重要載體承擔起了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責任和使命。綠維文旅認為,在未來,博物館需要更多創意和創新,包括產品業態創新、展陳方式創新、品牌營銷創新、體制機制創新。

產品業態創新:創新的發展路徑不僅讓博物館旅游迎來春天,更孕育了多樣的風尚產品業態。包括音樂燈光秀、博物館藝術餐廳(咖啡廳)、影視劇文化IP、文化演藝、藝術節慶會展等。

展陳方式創新:通過聲、光、電等新技術應用增強展覽趣味、體驗和互動。多樣化、復合型、互動式的展陳方式

營銷方式創新:實現線上線下營銷一體化。注重通過信、博、短視頻、APP、網上博物館、虛擬展廳等眾多交互媒體讓傳播方式時尚、新穎、動感起來。

商品運營創新:深度挖掘博物館文化,打造具有新、奇、特的文創旅游商品,構建IP化運營,通過文化元素+紀念品、文化元素+游戲、文化元素+動漫、文化元素+影視.....,實現更大的收益與價值。

5、文旅融合化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博物館與旅游融合不僅可以加強博物館與社會各相關職能機構組織的溝通合作,深入了解游客不斷變化的具體要求,舉辦不同類型的展覽展示,還可以通過文創產品開發和“以展帶會、以會促游”的展覽展示在公共服務領域實現資源的軟融合和產業發展的強融合。

在文化地標逐漸成為城市“網紅”的發展期,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成為城市的核心吸引物、打卡地、文化地標,對于塑造城市形象、深化文化內涵、提高旅游收益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就要求博物館旅游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跳出博物館場域環境,把“大融合”走向縱深,逐步實現博物館與旅游、博物館旅游與文化遺產保護、工業、現代服務業等跨界全要素的深度聚合與重組,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相互宣傳。

博物館和旅游的融合,是城市文化和歷史文化的融合,也是城市文化和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再創造,對于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綠維•光影俠是國內唯一一家緊密依托著名旅游規劃設計機構的博物館一體化服務運營商,中國領先的互動•體驗•研學博物館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服務商。聚焦“好看,好玩,聚人氣”,致力于打造更具人氣、更具高度、更具文化、更具創意、更具互動的博物館。應對未來,綠維文旅•光影俠認為,要從傳統博物館向互動數字化博物館轉型,打造差異化旅游吸引核,形成1-2個品牌產品,實現展陳、管理、營銷全方位升級,后端運營指導,帶來超高人氣,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