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會上,大家就陶瓷藝術發展、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國際影響力等問題展開了充分的討論,獲獎藝術家還現場分享了創作心得及從藝感想,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據悉,本屆雙年展共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2360件參展作品。不同國家、不同界別和身份的專家,經過初評、復評、終評三輪線上和一輪線下實物評審,對器皿、雕塑、繪畫、裝置、影像五大類型的作品作出獨立的學術評判,最終評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06件入圍作品。
據介紹,入圍參展的206件作品全面反映了過去幾年國際范圍內當代陶藝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傳承與創新的關系,新材料、新工藝在新時代的應用與表達,工藝技術的當代轉換與美學闡釋,以及跨文化、跨區域呈現出的區域材料的文化屬性等。
2月28日下午,“瓷的精神”——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系列學術活動——“陶院現象”主題對話在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藝術實驗大樓學術報告廳舉行,該校邀請陶瓷藝術人形師兼人形繪妝師紅柿(原名谷文琢)以及其他幾位知名藝術家上臺進行了精彩的對話交流。
在中國層出不窮的文化現象中有一個特殊的、具有個案價值的典型性案例,這就是“陶院現象”。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前身“景德鎮陶瓷學院”的誕生與發展,與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狀況和歷史命運密切相連。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這所高校培育出了一批如今活躍在中國美術界、頗富創新精神的著名藝術家。同時,還涌現出在全國多所重點美術院校擔當重要領導職務的學術帶頭人。他們的業績具有藝術的時代性、創新性和文化的巨大影響性。
“陶院現象”展示著強勁的文化自信,體現出具有中國立場、全球視野的文化高度;散射出“學科建設”的科學性和創新性的勃勃生機。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陶院現象”必將更充分地展現出生生不息的創造力,進一步彰顯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藝術精神。
2月28日下午,在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館一樓,“百川匯流”陶瓷非遺進校園駐場表演現場吸引了眾多學生駐足觀賞。來自景德鎮的大件器物拉坯、手工雕刻、泥條盤筑、捏雕、印坯、青花、古彩、扒花及瓷用毛筆制作等非遺傳承人,與從事宜興紫砂、醴陵釉下五彩、佛山瓦脊、山東黑陶、龍泉青瓷、德化白瓷、建陽建盞、云南慢輪制陶等各陶瓷非遺代表共同進行駐場創作,與全體師生共同分享中國各地陶瓷非遺的精彩。
2月28日晚,“萬物·生長”國際陶瓷電影展播開幕式在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實驗大樓學術報告廳舉行?;顒蝇F場舉行了《民窯的聲音》《傳統泥片貼筑制陶工藝研究及影像記錄》《西南陶紀》等影片展播和頒獎典禮,隨后舉行了“過去與現在——陶瓷影像創作雜談”“陶瓷影像的魅力”講座。
據了解,“萬物·生長”國際陶瓷電影展播為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的平行展,共從世界各國征集到近40件作品,參展藝術家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示了陶瓷電影的獨特影響力。這既是加快推動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有力舉措,也是讓世界感受到千年瓷都景德鎮、百年學府景德鎮陶瓷大學為推動現代陶瓷藝術繁榮發展的責任和擔當。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展播,能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嬗變的智慧和兼容并蓄的胸襟,進一步推動中國陶瓷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和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