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導語:在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紅色旅游新發展不僅在于專項旅游市場的開發,還要注重形成特色旅游發展結構。如何面向大眾旅游市場打造紅色旅游景區、紅色小鎮等文旅融合項目,帶動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發展,是當前紅色旅游發展的重要使命和核心問題。
01
紅色旅游大格局
近十幾年來,紅色旅游多次被寫入國家級政策文件,紅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時期特色文化和民族奮斗歷史的寫照,其教育、資源保護和經濟帶動作用得到了國家層面的充分重視,國家相關部委從資金和政策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從2004年的1.4億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14.1億人次,實現了10倍增長。據文化和旅游部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全國紅色旅游收入高達約4000億元;經典景區每月平均吸納就業人員超過1.5萬人,推動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增加了居民收入。
圖片來源:《紅色旅游藍皮書: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報告(2021)》
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產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全年參與紅色旅游的游客僅約1億人次。2021年,旅游市場迎來了持續復蘇,各大小長假紅色旅游備受追捧,紅色旅游熱度持續攀升,并已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其核心是實現鄉村現代化。紅色革命所傳承的戰略價值觀在組織領導、軍隊建設、組織發展上具有重大意義,這種精神在鄉村振興中非常重要。
鄉村振興與紅色旅游呈現相互促進的發展結構,紅色旅游能夠提升鄉村形象和品牌、拉動鄉村經濟發展、推動鄉村產業轉型、提升鄉民生活品質、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振興能夠完善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紅色旅游產業整合、推動紅色文化建設、優化紅色旅游生態環境。
中國的紅色革命是從鄉村走出來的,紅色文化在鄉村生活、環境、民俗中形成了獨特的價值。因此,在紅色文化豐富的鄉村區域,紅色旅游成為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交叉的熱點。
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以重點紅色旅游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共同發力的紅色旅游大格局。
拓展閱讀:
02
紅色旅游發展的立足點
要使紅色旅游撬動更大規模的市場,獲得政府層面大力支持的同時激發更多游客的自發前往和消費行為,開發運營主體應從文化內涵、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展示創新四個角度進行突破。
文化內涵方面
革命老區的歷史文化是紅色旅游開發的靈魂所在,要對中國共產黨創建、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等重要歷史時期的歷史事件和文化內涵進行系統的梳理和解讀,以紅色文化為主題串聯起區域內的旅游資源,從而形成主題鮮明的紅色旅游線路和目的地品牌。
產業融合方面
紅色旅游的開發要突破單一的景點或場館架構,站在區域綜合發展的角度,以泛旅游產業體系為引擎,構建旅游業與影視、教育、商業、娛樂、農業、生態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使紅色旅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惠及民生的帶動性產業。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要遵照國家相關部委的各類方案要求,在文物保護的前提下,重點加強紅色旅游活動所必需的旅游公路、步行道、露天停車場、供電線路、供排水線路、旅游廁所、消防安防設施、垃圾污水收集設施、展陳場館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必要的環境整治,最大程度地滿足紅色旅游景區及目的地的接待要求。
文化展示方面
由于當代的旅游者,特別是青、少年旅游者與戰爭年代相隔較遠,靜態的場館觀光和單一的導游講解難以引起游客的共鳴,因此,紅色旅游開發的過程中,要創新文化展覽形式,利用影視、實景演出、AR導覽、角色扮演、互動游戲、文創體驗、文化活動等方式,在保證安全和莊嚴基調的前提下,迎合游客求新、求奇的心理,對紅色文化進行更加立體鮮活的展示,使游客在穿越時空的體驗中更加全面地感悟紅色文化的魅力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03
以紅色旅游為抓手帶動鄉村振興
紅色旅游可通過“五化”促進鄉村振興。
一是“情景化”演繹紅色旅游故事。在打造紅色旅游產品過程中,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凸顯紅色旅游獨特的吸引力,實現旅游人氣聚集,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二是“融合化”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以泛旅游產業為依托,紅色文化能夠實現與旅游、農業、娛樂、教育等多種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三是“主題化”開發紅色旅游產品。以紅色文化為主題開發旅游產品、文創商品、旅游特產,帶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四是“經常化”策劃紅色旅游活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定期舉辦節慶會展等活動,實現紅色旅游產品價值和品牌效應的提升,帶動鄉村地區文化發展。五是“體系化”打造紅色旅游目的地。通過紅色旅游品牌的打造,形成紅色旅游產品體系、線路體系、營銷體系,實現鄉村社會經濟綜合發展。
而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模式一般包括博物展示、情景體驗、文化演藝、主題游樂、主題研學等多個方面,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研學教育成為紅色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三大重要方向。
“紅色旅游+休閑農業”方面,核心是依托農業養殖、林業、牧業相結合的傳統結構,以紅色文化為魂,形成區域開發主題,以休閑農業為輔助,形成農業觀光度假結構,注入農業發展的新動能,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方面,主要落地到農事、農民、農家3個領域,把民宿、景觀、生活體驗、村落結構有效結合到紅色文化、故事、博物館結構中,打造紅色旅游村、紅色民宿、紅色鄉村度假綜合體、紅色鄉村節慶活動、紅色鄉村創客基地等項目。
“紅色旅游+研學教育”方面,研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市場的重大分支,除了以干部研學和紅色教育為主的研學外,還有農旅研學、鄉村體驗研學、鄉村振興研學、工旅研學、產品體驗研學、文旅研學、藝術體驗研學、戶外研學、科考研學、商業研學等形式多樣的研學產品。與紅色旅游結合,研學市場能夠形成體系化的“漫行系統”,通過導入不同的研學手法實現不同的發展模式。因此,以紅色文化引導的多樣化研學發展,是紅色旅游未來最重要、最核心的跨越發展形勢。
總而言之,鄉村振興是今天的紅色文章,把歷史的紅色文章和今天的紅色文章有效結合,把紅色文化的魂與旅游市場的需求、產品、業態有效整合,實現紅色發展架構,是今天紅色旅游發展新時代最需要研究的課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