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冬奧會推出的“冰墩墩”數字藏品,一經發售,便被搶的供不應求。
那么,除開投機炒作,對于數字藏品,我們究竟買的是什么呢?
01
對消費者而言
數字藏品有哪些價值體現?
數字藏品可能會顛覆人們幾百上千年的收藏形態。傳統意義上的收藏,都是實物形態,比如珠寶、玉器、藝術收藏品等等,我們可以“實實在在”地擁有一件藏品。而數字藏品是一個技術性的變化,通過區塊鏈技術,將特定的藝術收藏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放進我們的網絡賬號。
對于個人而言,數字藏品有哪些價值體現呢?
(1)數字化:因為其唯一的數字標識,可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2)透明化:在區塊鏈上可追溯,保障交易的過程透明化;(3)稀缺性:每一款藏品的發行都是限量的,這也可以保障其稀缺性;(4)真實性:可流轉,杜絕假冒偽劣。
02
數字藏品有哪些優點?
所謂數字藏品,是指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為什么數字藏品在年輕人的圈子里越來越過?這就得從數字藏品的優點說起:
(1)數字藏品有收藏價值。
跟傳統收藏圈子一樣,數字產品的存在雖然依靠區塊鏈,但是同樣跟傳統的藏品一樣,有其文化價值以及升值空間。
(2)數字藏品價格親民。
往往一個數字藏品的價格在幾塊到幾十塊不等,這是現在年輕人能夠為精神文明建設承擔的付出,比起古董字畫之類的動輒幾萬幾十萬,數字藏品有其特有的收藏優勢。
(3)數字產品易于保存。
既然是依存于區塊鏈,那么只要區塊鏈存在,數字藏品就能一直流通下去。不像傳統藏品,受時間、空間、保存方案所制約。
03
買的是未來數字世界的權益
在2021年9月份,NBA球星史蒂芬·庫里花了大約116萬人民幣的價格,買到了屬于自己的NFT頭像,而像林俊杰這樣的歌唱界名人,也花費不菲,在元宇宙上買了屬于自己的虛擬地塊。
在元宇宙中,數字藏品也是一種數字資產的表現形式,也可以說它是現實資產的數字權益認證。隨著元宇宙的建設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數字藏品作為鏈接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世界的橋梁,自然也會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數字藏品并不僅僅是一部分人當作投機、套利的工具,購買數字藏品,其實背后還有不少的附加價值產生,比如一些平臺的賦能,一些實體紀念物的投放,以及一些線下見面交流會的參與資格等等。
第一步:找尋數字藏品平臺
2022年數字藏品平臺逐漸爆發式增長,各種平臺五花八門,盡管這一市場關注度很高,什么都可以炒作,可是選擇優質的平臺依然十分重要。
1.平臺背景。挑選一個新平臺之前,一定要去查看一下平臺身后企業的狀況,倘若業績優良,財產比較大,有相應的項目投資(國營企業),表明這一平臺較為靠譜,有一點背景。因而,就不要擔憂平臺會老板跑路的風險,是可以玩的比較穩定的平臺。
2.平臺的運營。我將平臺的營運分為兩個點:宣傳和技術。最先是宣傳策劃,平臺營銷推廣做的好,吸引住大量玩家,引進大量資產,比較稀有的藏品自然會漲。可以仔細觀察平臺微信公眾號歷史時間文章的閱讀量變化來估計平臺的關注熱度的變化,還能查看微信指數。第二個層面則是技術,平臺自身是借助于小程序,或是有著自身的網頁,或是有單獨的手機app,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得出技術上的差別,身后體現的當然也是集團公司的整體實力。合理布局的前端開發,在遭遇很多的客戶與此同時搶購商品也不會立即奔潰的平臺一定是有能力的。
3.平臺的膽量。這怎么說呢,玩得數字藏品大多數便是因為掙錢,沒有多少人是確實因為喜歡這一藏品而下手的,大家看見的全是它的炒作的價值,那麼,沒有二級市場如何炒作,可是在現階段的形勢下,開啟二級市場是須要膽量的,平臺必須有勇氣。擁有二級,才可以見到藏品升值,能賺到錢,而不是像鯨探那般,二級未知(自然不是說不太好,僅僅要想品嘗到甜頭,還是得在現在開二級的平臺)
第二步:了解熟悉玩法在進到平臺后,觀查平臺的網頁,首先先進行信息的申請注冊等工作中,進到個人中心,遞交實名驗證,設定支付密碼,在錢包頁面加上儲蓄卡,這種流程完成后,這個平臺的基礎設置就好了,隨后你就可以進到銷售市場選購。
三,邏輯無論這一平臺發售創世產品,給予優先購,或是別的的賦能,我覺得實質上搶首發和玩二級的2個招數。只是首發在現階段看來是穩贏的,因此首發會影響二級市場中哪些有優先賦能的產品。
今年2月,鯨探對違規轉售的用戶進行限制轉增的功能,3月再次對數百名用帶有插件和腳本等第三方軟件搶購的用戶做出處罰。鯨探強調,如果發現用戶在平臺之外以構成犯罪活動的方式組織交易,將“通知警方并將(細節)移交司法機關”。
騰訊也正在收緊數字藏品的政策,今年開始,微信小程序下架了一批數字藏品平臺的小程序,包括西湖一號、唯一藝術、洞壹元典等平臺。對于唯一藝術,微信的封禁理由是“由于涉嫌繞開、規避或對抗平臺審核監管,已暫停服務”。
隨著監管的完善,行業逐漸步入成熟,在各大平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特色數字藏品也正在用技術為民族文化賦能,激發文化產業的新活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