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員博士工作室負責人 鄧若玉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一要求以來,學界針對“大思政”概念的研究與界定逐漸深化,具體要求包括立德樹人、協同育人、課程思政、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等。總的來說,“大思政”代表的是一種整體性的思維方式與教育觀,通過對系統論觀念的有效利用,來與實際思政教學中的諸多要素相結合,實現育人隊伍、育人內容、育人環境的整體優化。基于這一背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必要朝著“大思政”建設方向邁進,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大核心問題搭建新的思政教育格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高校思政教育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傳輸的主陣地,承擔著提升學生政治意識、夯實意識形態宣傳根基的重要任務,而在多元社會思潮的沖擊之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被削弱,要幫助大學生群體明確政治態度、增強政治認知、樹立政治信仰,還需要做到從實踐出發,結合思政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將已有的思政教育框架與意識形態宣傳目標相結合,確保育人方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完全相符。
作為“大思政”理念的主要執行主體,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在高校思政教育與意識形態宣傳中,需要同步扮演好統籌者、引導者、踐行者三重角色。作為統籌者,應合理調度現有教育資源,明確意識形態宣傳任務細則,并擬定具體執行計劃;作為引導者,應深入了解學生價值觀念傾向與心理訴求,由實際問題切入,對潛在的錯誤思潮進行分析告知與糾偏,將主流意識形態進行高度滲透;作為踐行者,應保持自省態度,及時覺察自身道德言行中可能存在的失當之處,時刻謹記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正向標桿。
針對當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我院思政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向推進思政教育與意識形態宣傳的融合:首先,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思政教育共同體,搭建“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格局,將思政課堂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的主要渠道,立足當下熱點社會案例進行分析論述,面向學生傳遞正確思想觀念,提高學生認同度;其次,搭建主流政治意識評估制度,根據學生在思政課堂的出勤率、青年大學習平臺得分情況等客觀結果,以及自我評估情況、相互評價情況等主觀結果,來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通過參照既定標準來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另外,為突出黨員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先鋒模范作用,提升黨員思政教師的意識形態能力,我院以建設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為契機,搭建黨員名師工作室、黨員博士工作室等平臺,聯合學校黨委組織部、宣傳部;校團委;郫都、宜賓兩校區各專業學生黨支部,共建“大思政”范式的“黨員學生宣講團”,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切實做到“兩個維護”貢獻力量。
總之,“大思政”格局的建設是當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方向,在已有的思政教育框架基礎上,仍存在諸多亟待挖掘的意識形態融合點,思政教育工作者應正視自身職責所在,主動探尋解決現存問題的現實路徑,在全面提升育人質量的同時,力求深度把握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