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個人可以從他腳下走過的路開始。每天早上8點半前趕到律所開始一天的忙碌,晚上回到家后如果沒有其他事就繼續研讀法律條文。在這條“清苦”的人生路上,他就像在荒漠中孤獨行走的“苦行僧”風雨無阻地跋涉了20多年,披荊斬棘,樂在其中。
當過民警,在區委辦公室工作過,直至如今成為律師,“勤奮”二字始終與他的人生如影隨形,成了他領略事業無限風景的登高梯。
他,就是北京大成(寧波)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鄭克。一位懷揣樸素法治信仰,一直視敬業和專業為律師執業之本,并將其作為自覺追求,還有著一副熱心腸的法律人。
從警察到律師,無悔的選擇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掀起了蔚為壯觀的“文學熱”。當時的鄭克也對文學感興趣,尤其喜歡看小說,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有一本雜志叫《中篇小說選刊》。因此,高中畢業填報志愿時,他本打算報中文專業。然而,已經入讀中文系的哥哥卻勸他換個專業,說未來國家發展需要法律人才。就這樣,他最終選擇了寧波大學法律系。
為此,他還郁悶過一段時間。
1991年大學畢業后,鄭克想去法院工作,卻因故錯過了招新時間,機緣巧合下成了一名警察。
至今,鄭克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天他有點失望地從法院出來,忽然發現后面就是公安局的辦公樓,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前去詢問是否招人。在走廊里,他碰到了一位副局長,對方了解了他的學習情況后,讓他回去等答復。沒過幾天,公安局的政工部門便專程到學校了解情況。然后,他就到公安局上班了。
“5年的公安工作,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寧波話,這是我日后在寧波從事律師工作能夠與當地委托人順利交談的基礎。另外,就是養成了仔細的工作習慣。”鄭克說。當年的寧波還比較閉塞,不少老百姓還不會講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他還記得,有一次跟同事閑聊,同事說他的父母基本不看電視,因為聽不懂普通話,“這令當時的我非常驚訝”。
1996年8月,鄭克辭去警察之職,到寧波市北侖區委辦公室工作,前后有5個年頭,一直做到科長。那時的他還沒想要離開體制內去做律師,直到一次意外事件的發生。
“我是1999年通過律師資格考試的,當時職業規劃雖已開始動搖,但尚未下定決心。”鄭克說。就在那時,他私下與另一個區的一家國資所接觸的事被這個區的司法局知道了。司法局一看這位31歲仕途可期的科長,卻動了要做律師的念頭,懷疑他是不是被組織上處分了,于是突然來到北侖區委組織部調查。“這樣一來,我想做律師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恰巧當時又迎來中層競聘,單位領導問鄭克是否真的有意做律師。“我想,自己這時已經沒有猶豫的空間了。”左右權衡之下,他最終提交了辭職報告。
就這樣,2000年鄭克踏上了律師之路。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轉眼已是20多年過去,雖是幾經輾轉之后做的律師,并且當年在區委辦的很多同事后來都紛紛走上領導崗位,發展得很不錯,但是,回顧自己當初轉行做律師的決定,鄭克表示并不后悔,他覺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業。“一個人能從事自己真心喜歡的職業,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說。
走專業化之路,深耕房地產與建設工程
專業化,讓律師走得更遠。
時至今日,鄭克深耕房地產與建設工程這一法律服務細分市場已經十幾年了,現在還擔任著大成不動產與能源委副主任一職。
和許多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律師一樣,剛入行時他也是什么類型的案子都接,專業細分并不明顯。“那時律師走專業化之路的現象并不普遍。我執業的寧波市當年的產業細分也還不明顯。”鄭克說。法律服務市場細分是律師專業化的經濟前提。
他表示,是客戶的需求成就了他后來的專業化方向選擇。大約在2006年,他接手了一起很小的建筑材料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在工作過程中,他發現房地產與建設工程法律服務涉及的政府部門很多,法律法規繁瑣,爭議復雜。“這意味著它的專業門檻較高。”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們的法律服務水平卻并不符合市場期待,可以說欠缺很多。由此,他看到了其中廣闊的學習和開拓空間,之后便逐步將自己的業務方向聚焦到了房地產與建設工程領域。
十年磨一劍。如今的鄭克已成為該領域一位出色的專家型律師。
談及律師專業化,他說,“我的基本認識是:首先,從業初期不必過度強調專業化,應該盡量地多接觸一些包括刑事、行政在內的各類案件,以拓展知識面,這對以后走專業化之路很有幫助,比如,處理房地產與建設工程業務也會遇到刑事、行政方面的問題。其次,執業到一定年限后應當積極向專業化轉型,它是提升律師法律服務水平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投身律師事業的這些年,鄭克見證了這些年中國房地產經濟的飛速發展,也感受到了與其相關的法律服務市場的顯著變化。
“日益豐富多樣的投資模式帶來了工程項目的復雜性,對房地產與建設工程專業律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說,這也倒逼著律師必須在不斷的蛻變中實現自我成長。“多年下來,我國房地產與建設工程領域的律師,業務更專深了,競爭也更激烈了。比如,在以往的工程案件中,工程造價的司法鑒定更多依賴于鑒定機構,而現在,律師基本得全程參與工程造價鑒定的材料組織、現場勘驗、計價標準或計價方法的確定、工程量的審核、工程規范的運用等工作,參與深度大大增加。這種壓力最終轉化為動力,促進了律師專業能力的提升,由此,在該細分領域,中國逐漸涌現出了一批專家型律師。”
為適應這種變化,鄭克和團隊在不斷總結經驗及學習別人長處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法律服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產與建設工程專業涉及法律法規多、更新快,為此,首先團隊要求成員始終保持學習的習慣。“去年,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邀請我入會,我覺得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便參加了該協會。”鄭克說。其次,要求成員時刻關注有關文件精神,把握行業動態。再者,就是要求每個人對待工作要細致、再細致。案件首次開庭前,他們一般都會根據原告訴請和被告答辯,從審判者的角度對案件爭議進行總結,并提出一份案件爭議焦點庭前意見供法庭參考。鄭克表示,現在法院“案多人少”,首次開庭前法官往往難以對案件進行深入研究,提供案件爭議焦點庭前意見的目的是幫助法官歸納案件爭議焦點和理出審判思路,以提高庭審效率,也有利于己方觀點被法官理解和接受。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與律師事業結緣的20余年里,鄭克和團隊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了亮眼成績:業務量穩步增長,承辦了包括合同金額超20億的項目、涉及人群近400戶的糾紛在內的不少精品案例,并且,其中的多起案件最終實現的利益都遠超客戶預期。
此外,他們對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金融不良資產處置、礦業糾紛處理,亦有獨到經驗。鄭克曾和團隊代表不良金融債權人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最終原判決的工程款債權總額被減少500萬元。在一起礦業糾紛案件中,委托人起初的期望值是4100萬元,經過努力,他們最終為其拿到了1億多元,超額實現了委托人的預期目標。
“無論是不良金融資產處置,還是礦業糾紛處理,都非常復雜,對律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都比較高。”鄭克說。如今,礦業糾紛作為不動產糾紛的一類,已成為他們團隊的重點業務之一。
重細節與創新,助力行業發展
小細節,有大力量。
鄭克和團隊這些年之所以能打下不少漂亮仗,除了擁有一支素質優秀、受案有擔當、技術上乘的律師隊伍,還有一個“秘訣”就是:重視細節。他們對待工作的嚴謹細致,給不少客戶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4年,最高院出臺司法解釋,規定建設工程案件按普通管轄處理,引發了不少爭議。
鄭克和團隊曾承辦這樣一起案件。
總包施工單位A公司,分包施工單位B公司,工程結束后在結算中發生爭議,不曾想雙雙被推上了被告席,B公司的銀行賬戶也被凍結。“A公司很不理解。”鄭克說,首先,案涉工程所在地是浙江寧波,原告卻在江蘇常州起訴;其次,原告不是B公司,而是他們根本不認識的“第三方”,各類工作資料中也找不到原告的簽名。隨后他們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但很快遭到了駁回。原告聲稱,B公司將工程轉包給他了,自己將A、B兩家公司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因為B公司是江蘇常州的企業,所以江蘇法院有管轄權。
“管轄權異議被駁回后,A公司找到我們,既急又氣。他們覺得這個案子江蘇法院是管定了的。”鄭克說,A公司打算上訴。
介入該案后,鄭克先了解了案件的基本情況,隨后便趕赴江蘇。在實地調查中,他們詳細了解了原告的工作簡歷、婚姻登記等相關情況。通過一系列的細致工作,他們發現原告一直從事繅絲業,并沒有工程施工經歷;同時,證實了原告和B公司的項目負責人系女婿和老丈人的關系。事實真相由此浮出水面——原告和B公司之間的轉包關系壓根兒就是虛構的,其實就是老丈人為了案件的管轄權讓女婿告的自己。
盡管有了完整的證據鏈,二審時,為謹慎起見,鄭克和團隊不僅向常州中院提出了聽證申請,還經常與二審法官電話溝通。最終,常州中院撤銷了一審裁定,將案件移送江蘇寧波北侖法院管轄。
B公司見案件的管轄權被移交,便主動提出愿與A公司協商解決。
在該案中,鄭克和團隊面對工作的仔細和認真,得到了A公司的高度認可。“多年后相見,他們還提到了這起案件。”鄭克說,言語中滿是欣慰。
在另一起工程結算糾紛中,委托人被索要800多元的工程款,鄭克和團隊也是通過大量細致嚴謹的工作最終證實,該委托人不僅不欠原告錢,并且,因為此前兩次墊付農民工工資,其實際支付的錢已經超出了應該給原告的錢。隨即他們代委托人提起反訴,最后不僅800萬的訴請被駁回,法院還判決對方返還此前多付的100多萬元工程款,并賠償利息。
一葉知秋。這只是鄭克和團隊經手的眾多案件中的兩例,卻足以看出他們的工作風格和專業實力。
“嚴謹細致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工作能力。”鄭克說。
鄭克和團隊的專業,還體現在他們的創新能力,以及靈活解決紛繁復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上。
建筑糾紛案件,因為其中涉及的工程造價、工程質量等專門問題需要啟動司法鑒定,再加之上訴率高、再審申請率高、當事人服判息訟率低,往往耗時較長。鄭克團隊曾對此進行過統計,以浙江省某中級人民法院為例,該院2016年-2019年一審判決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審限最短的為352天,最長的為840天。漫長的審理期限常會給索要工程款的一方造成沉重的資金負擔和連鎖訴訟,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其瀕臨破產。為緩解被拖欠工程款一方的壓力,鄭克和團隊在業內較早提出了先行判決的代理思路,即對發包人拖欠的工程進度款,或發包人、承包人無爭議的工程竣工結算金額,申請由法院就事實清楚部分先行判決。
在一起礦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中,他們充分運用“預期可得利益索賠”的規定,得到法院判決支持6400萬元,超額實現了委托人的預期。
在辦理房地產案件中發現有不符合法律法規的當地規定,鄭克和團隊也會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建議修改,助力放管服改革。比如,從2002年開始,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決定中已明確取消了交付前綜合驗收作為房地產交付法定條件的規定。但是,在2018年代理的一起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鄭克發現某地住建部門仍在實行商品房竣工綜合驗收,并將其作為開發商交房的條件。“這無疑沖擊了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約定的交房條件,而且加重了開發商的負擔。”他說。為此,案件勝訴后,他們立即建議當地市級住建部門貫徹國務院廢止商品房竣工綜合驗收的規定。
做最好的自己,熱心回報社會
這世界上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在鄭克看來,一個優秀的律師,除了要志存高遠,還應該是講政治的人,不犯政治錯誤;講法律的人,嚴格遵循法律規則;懂商業的人,具備市場意識和經濟觀念;最后,是有文化的人,要學習歷史等其他學科的知識。
另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因此身體健康是第一重要的。“近年,新聞中不時傳來律師猝死和英年早逝的消息,對我觸動很大。人一旦沒有了健康,也就沒有了事業,更沒有了家庭幸福。”鄭克感慨道。為此,閑暇時他就投身運動。他是滑翔傘愛好者,對騎車、打籃球等也都比較喜歡。
“隨著年歲漸長,和執業年限的增加,讓我明確了生活、工作的秩序。身體健康最重要,其次是家庭幸福,之后才是事業。”他說。
生活中的鄭克是一個熱心腸的人。
他們家小區附近有個籃球場,因為沒有燈光,晚上常有學生借著路燈甚至電瓶車車燈在投籃。看到這一幕的鄭克便買了一盞太陽能燈,掛在籃球場旁的圍桿上。
一向熱心公益事業的他,還積極參加業委會的工作,春節期間給值班保安發紅包,積極參加捐款等。
2020年,一起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家屬通過朋友找到鄭克咨詢法律問題,雖然交通事故案件不屬于他的執業范圍,鄭克還是趕到了賠償談判現場。交通事故死者是一位外賣小哥,留下二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5歲,妻子也是普通務工者,死者的父母均年事已高,經濟來源主要依賴于死者。“我到現場時,也許是哭累了,也許是從外地趕過來舟車勞頓累了,二個小孩躺在沙發上,滿臉的落寞和難過。”鄭克回憶說。眼見著兩個這么小的孩子突遭喪父之痛,他實在不忍多看?;氐郊液笙蚱拮诱f了這件事,妻子也非常同情。第二天,他便專門驅車給孩子們送去了兩個紅包,各5000元,并勉勵他們,不要消沉,要努力讀書改變命運。
“以后有困難我也愿意繼續幫助。”鄭克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如今,法治中國號巨輪正開足馬力、劈波斬浪,駛向廣闊天地。未來,沿途還有更多美麗的風景,等待著鄭克這樣的法律人去一一建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